世良情感网

美国:我打不过中国还收拾不了你欧盟?特朗普刚对中国服软签协议,转头就对欧盟“下刀

美国:我打不过中国还收拾不了你欧盟?特朗普刚对中国服软签协议,转头就对欧盟“下刀”,逼迫欧盟“做出重大让步”,这就是对美国不够强硬的下场! 美国刚与中国签署阶段性缓和协议,转头就对欧盟祭出关税大棒,要求欧盟在汽车、药品等领域“做出重大让步”。这种“柿子挑软的捏”的策略,本质上是美国在贸易战中找心理平衡——对华关税战持续近七年,美国农民破产、供应链断裂,最终不得不将部分商品关税从34%降至10%。这种认怂让特朗普在国内舆论面前颜面尽失,于是将枪口转向内部分裂的欧盟,试图证明自己“仍有威慑力”。 中国能让美国服软,靠的是精准打击其七寸。以稀土管制为例,中国掌握全球90%的稀土加工能力,五角大楼报告承认,中国断供稀土会让133种主战装备在18个月内瘫痪。再比如实体清单,把美国半导体企业逼到墙角——高通、英特尔等企业在华营收占比超50%,最终只能求着中国市场救命。这种“以战止战”的策略,让美国发现关税大棒砸下去,自己反而疼得嗷嗷叫。 更关键的是,中国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内需市场兜底。贸易战期间,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37%,新能源车、光伏等产业借势崛起,2024年新能源车出口量突破500万辆,把美国的“脱钩”变成了“自己钩自己”。反观欧盟,虽然经济体量庞大,但内部27国各怀心思:德国怕汽车关税影响大众、宝马的出口(两车企每年对美出口75万辆),法国担心美国农产品冲垮本土农业,匈牙利甚至公开反对欧盟反制美国。这种各自为战的状态,让特朗普抓住空子逐个击破。 以汽车关税为例,美国要求欧盟开放市场,德国车企却坚决反对——大众、宝马若面临25%关税,利润将直接腰斩。与此同时,法国、意大利却想趁机让美国开放农产品市场。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博弈,导致欧盟始终无法形成统一对策。特朗普指责欧盟“不公平贸易”,自己却是最大的双标玩家:对中国光伏产品加征50%关税,却给本土企业3690亿美元补贴;要求欧盟降低药品价格,自己却放任药企把胰岛素价格炒到成本的10倍。这种只许州官放火的做派,本质上是想用关税大棒把全球产业链变成美国的提款机。 更讽刺的是,美国汽车竞争力不足,却甩锅欧盟设壁垒。德国宝马X5在美国售价约5.8万美元,同级别凯迪拉克XT6却要6.5万美元且质量更差。这种“又菜又爱玩”的心态,彻底暴露了美国贸易霸凌的本质。 欧盟若想改变被动局面,需过三关:团结关、反制关、韧性关。27国得像中国一样“全国一盘棋”,但匈牙利为了能源利益反对反制美国,可见难度之大。欧盟手里并非没牌,比如可以限制美国科技巨头的数据垄断,或者联合中国搞稀土供应链,但需要统一意志。欧盟也在尝试发展自主产业链,德国加速电动车转型,法国推动半导体国产化,但这需要时间和巨额投入。 不过,欧盟并非完全没希望。近期欧盟以26票对1票通过对美反制决议,德国大众宣布在华投资210亿美元建厂规避关税,这些动作显示欧盟开始用脚投票——与其被美国割韭菜,不如靠近中国市场。如果能把这种“被动防御”变成“主动突围”,欧盟或许能在中美博弈中走出第三条路。 国际政治就是个大菜市场,嗓门大、拳头硬的摊主总能多占点便宜。中国用稀土、市场、产业链三张牌,把美国逼回谈判桌;欧盟却因“散装联盟”的体质,始终难以形成合力。但历史反复证明:妥协换不来尊重,退让只会招来更狠的剥削。欧盟若想不被美国当提款机,就得学学中国的“硬气”——毕竟,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只有站直了,才不会被当成软柿子捏。 信源:特朗普转头就炮轰欧盟:他们对美国“非常不公”——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