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韩国人骄傲在中国变笑话!韩国宾利年销1328台,单车营销费达71万当一家车企的“

韩国人骄傲在中国变笑话!韩国宾利年销1328台,单车营销费达71万

当一家车企的“豪华梦”撞上中国市场的铜墙铁壁,结局往往比《鱿鱼游戏》还惨烈。

比如号称韩国“宾利”的捷尼赛思,烧光30亿人民币后,去年在中国只卖出1328辆车,连自家员工都默契地选择白嫖围观。

钱花得比谁都快,存在感比谁都低。

这剧情,简直比“韩国女团闯美失败”还令人唏嘘:明明颜值能打、配置拉满,偏偏混成了车圈小透明。

要不,以后改名叫“捷尼赛思·冤种”如何?

刚入华时,捷尼赛思的阵仗堪比顶流爱豆出道,无人机灯光秀霸屏外滩,发布会现场恨不得把“我很贵”三个字刻进观众DNA。

韩国财阀大概以为,只要把“豪华”俩字焊死在车标上,中国人就会像抢购三星手机一样疯狂下单。

偏偏现实啪啪打脸。

反观BBA,连4S店的厕所香氛都卷出了爱马仕同款,捷尼赛思却还在用“韩国欧巴式营销”硬凹高级感,结果被网友吐槽“这品牌是不是对豪华有什么误解”。

有人说捷尼赛思输在“中国人只认BBA”,但这种论调纯属甩锅式反思。

如今的国产新势力早就把“堆配置”玩成了基本操作:蔚来的“女王副驾”能按摩到灵魂出窍,理想的冰箱彩电大沙发直接让车主住进车里......反观捷尼赛思,除了方向盘上那个翅膀车标能让人联想到“鸟人”,其他卖点模糊得像是美颜过度的自拍照。

按照媒体放出来的消息,捷尼赛思的单车营销费用高达71万,差不多够买台Model Y再送十年充电卡了。

知嘹汽车认为,捷尼赛思之所以在中国豪门梦碎,主要是因为它踩中了“伪豪华”的雷区:

历史底蕴

奔驰的立标承载着汽车发明者的荣耀,宝马的“蓝天白云”印刻着航空发动机的基因,而捷尼赛思的“豪华故事”全靠PPT现编。

现代汽车1986年才造出第一款自主车型,论资排辈连比亚迪都能当它叔。这就好比让一个刚注册的微博小号冒充百年老字号,评论区不喷“假名媛”才怪。

服务网络

全国19家门店,比海底捞在十八线小城的分店还少,车主修车得跨省托运,体验堪比西天取经。有车主自嘲“买捷尼赛思后,我学会了汽修入门、拖车调度,甚至考了物流师资格证,这车分明是职业教育神器”。

文化差异

在韩国,开本土豪华车是爱国情怀;在中国,BBA早用三十年时间把“德国工艺”刻进了中产阶层的认知硬盘。

更何况,如今的中国车市早已进入“地狱级内卷”:蔚来车主在换电站刷脸社交,小鹏车主用NGP智驾躲避早晚高峰,比亚迪车主靠着刀片电池凡尔赛“续航焦虑是什么?”而捷尼赛思车主呢?只能在冷清的车友群里分享《如何优雅地向亲戚解释这车不是奇瑞》。

韩国人把捷尼赛思当“国民骄傲”,中国人却把它看作“智商税标本”。

以前大家总爱说“豪华品牌需要时间沉淀”,但这句话放在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不适用了。捷尼赛思误把“贵”当成“豪华”的全部内涵,它以为中国人还是几十年前那群“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的土豪,却不知道新一代消费者早把“性价比”和“情绪价值”焊成了双重标准。

同样是花50万,买宝马能获得“人生赢家”的社交认证,买蔚来能享受“用户企业”的宠粉待遇,而买捷尼赛思只能收获亲戚一句“这现代挺大气啊”。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讽刺的是,捷尼赛思在美国市场同样混得不上不下,2024年销量7.5万辆,不到雷克萨斯的三分之一。

没有灵魂的豪华,注定是橱窗里的摆设,全球消费者在用钱包投票,毕竟,没有人愿意花BBA的钱买个“韩国精装版索纳塔”。

写在最后:

捷尼赛思的溃败给所有后来者上了一课,在这个“连五菱宏光都敢造敞篷车”的时代,光靠营销噱头和堆料根本打不穿市场,真正的豪华品牌,要么像特斯拉一样重新定义行业规则,要么像比亚迪一样把核心技术卷到极致。

至于那些幻想用“无人机秀+进口真皮”就能收割消费者的玩家,建议早点认清现实,因为现在的中国消费者早就过了“人傻钱多速来”的阶段了,他们可能说不清麦弗逊悬架和双叉臂的区别,但绝对分得清什么是“真高端”,什么是“装X未遂”。

评论列表

大新
大新 3
2025-05-15 10:23
先把耷拉的下嘴唇整上去,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