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山东姑娘捡到价值10个亿的特大钻石,主动上交国家后她却只提了个特殊的请求,而这个请求也让所有人泪目。 1995年的北京,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会场内灯光璀璨。在众多各国代表中,有一位身材瘦小的中国农村妇女,她安静地坐在角落里,眼神中透着质朴与腼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名叫魏振芳的山东农村妇女,曾经在十八年前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一个与价值十亿元的特大钻石有关的决定。 回到1977年12月21日那个寒冷的冬日。天空灰蒙蒙的,二十一岁的魏振芳正在山东省临沭县常林村的田地里劳作。她弯着腰,一锄头一锄头地翻着冻土,准备来年的春耕。就在这平凡的劳动中,她的锄头突然碰到了一个硬物。 "当时我也没多想,就随手捡起来看了看。"多年后魏振芳回忆道,"那东西有点儿发黄,大概有鸡蛋黄那么大,像块石头,但又不太像。" 她凭着直觉,感觉这可能是块钻石,便将它揣进衣兜带回了家。回到家后,魏振芳迫不及待地拿给父亲看。她父亲是位见多识广的老人,曾经听闻过不少关于当地钻石的故事。老人接过那块石头,仔细端详后,脸色顿时变了:"闺女,这可能是颗品相极好的钻石啊!" 其实,临沭县所在的沂蒙山区自古就是有名的"钻石之乡"。据当地县志记载,早在1668年,常林村附近曾发生过8.5级的大地震,这场地震使得地壳剧烈活动,将地下经亿万年形成的钻石带到了地表。当地老人常说:"别人地里长庄稼,你们这地里长钻石。"有时候,村民们穿着草鞋从田里干完活回来,敲打鞋子上的泥土时,说不定就能从鞋底掉下来一两颗小钻石。 魏振芳发现的这颗钻石不同寻常,经专家鉴定,它重达158.786克拉,呈淡黄色,质地纯洁,色泽透明,折光能力强,是当时中国国内现存最大的一颗天然钻石,价值约10亿元人民币。 然而,这份看似天降的财富,却让魏振芳的父亲忧心忡忡。他想起了四十年前发生在邻近郯城县的一个悲剧——当地一位名叫罗老汉的村民在金鸡岭捡到了一颗更大的钻石,重达281.25克拉,是中国有记录以来发现的最大天然钻石。但好景不长,消息传出后,两个投靠日本人的汉奸闯入罗老汉家,抢走了钻石,并残忍杀害了罗老汉全家。那颗被称为"金鸡钻石"的国宝,后来被日本侵略者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消息很快传开了。一天早晨,公社领导和附近803矿的几位干部来到了魏振芳家的小院子里。他们了解到这颗特大钻石的存在后,语重心长地对魏振芳父女说:"这么贵重的东西,是国家的财富,应该交给国家保管。" 魏振芳望着父亲,父亲坚定地点了点头,然后对着前来的干部们说:"我们早就商量好了,这颗钻石我们要亲自到北京,献给华主席。" 1978年初春的一天,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下,魏振芳和父亲坐上了北上的列车。两人生平第一次来到首都北京,心情既紧张又激动。他们带着那颗价值连城的钻石,如同护送一个孩子般小心翼翼。在庄严肃穆的会议厅里,魏振芳将这颗经过精心包裹的钻石,郑重地交到了国家领导人手中。 "这是我在田里捡到的,它应该属于国家,属于人民。"魏振芳朴实的话语回荡在宽敞的大厅里。华主席仔细端详着这颗闪烁着璀璨光芒的钻石,欣然接受了这份珍贵的礼物,并亲自为它命名为"常林钻石",以纪念它被发现的地方。这颗举世罕见的钻石随后被收藏于中国人民银行,成为国家的宝贵财富。 回到山东后不久,当地政府为魏振芳召开了隆重的表彰大会。会上,领导向她发出询问:"你有什么要求或愿望吗?国家会尽量满足你。"众人屏息等待,毕竟,魏振芳刚刚放弃了价值10亿的钻石,她完全可以提出丰厚的个人回报。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位朴素的山东姑娘思索片刻后说:"我们村太穷了,田里的活都靠人力和畜力,如果能有一辆拖拉机,全村的生产就能提高很多。" 会场一时寂静,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国家不仅满足了她的请求,奖给常林村一辆24马力的拖拉机,还额外奖励魏振芳个人1000元现金。但远不止如此,临沭县获得了100万元的奖励,用这笔钱建起了常林纺织厂,为当地带来了就业机会;魏振芳所在的公社也获得了20万元,修建了电灌站,彻底改变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 魏振芳自己的命运也随之改变。政府为她办理了珍贵的农转非户口,安排她到附近的803矿当了一名工人。在那个年代,城镇户口和工人身份意味着稳定的工作和更好的生活条件,这对于一个农村姑娘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改变。 1978年8月,魏振芳受邀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会上她获得了热烈的掌声。1981年,她又被选为临沭县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开始参与地方政务。 多年后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已经退休的魏振芳平静地说:"我并没做多少工作,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这么多荣誉,让我感觉很惭愧。"如今的她,和丈夫一起在家带孙子,过着普通而幸福的生活。虽然人生中也曾有过坎坷,但她始终觉得自己活得很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