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93年,时任中央电视台台长的杨伟光,在没有上报的情况下,在《新闻联播》之后插

1993年,时任中央电视台台长的杨伟光,在没有上报的情况下,在《新闻联播》之后插入了一段30秒的广告,广电部部长得知后一下就急了,杨伟光怎么能这么做!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3年的中央电视台,还不叫“央视”,但地位那是杠杠的。每天晚上7点,《新闻联播》一响,全国人民一块吃饭一块看电视,那真叫一个仪式感。 可就在这一年,有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悄咪咪地发生了。那天,老百姓照常看完《新闻联播》,准备听天气预报,结果电视上突然蹦出来个广告! 30秒钟,一个卖药的广告,猝不及防地就插在《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之间。 要知道,那可是国家级严肃节目之后,第一次插播广告,连气氛都还没缓过来,突然就商业化了。这一下,全国炸锅了。 但比老百姓炸得更厉害的,是广电部的领导们。部长一听,脸都变色了:“谁让你插的广告?!” 台长杨伟光,是个敢干事的狠人。这事还真是他拍的板,而且最关键的,是他根本没打招呼,直接干了! 你想想,那可是央视,那可是《新闻联播》的黄金位置,整个中国电视最庄重的一分钟。他一句“试试看”,就把中国电视几十年规矩给打破了。 当时广电部内部都急了,认为这不是小事,简直是“政治事故”。有领导直接批:“中央台怎么能把党和国家宣传阵地变成商品宣传场所?” 但杨伟光一点都不慌,反而特别有底气。他说: “我不是随便乱插的,这是我反复研究、反复测试的结果。你别看这30秒广告,全国几十个城市同步播出,没出任何技术事故。观众也接受得很自然,没有反感。我们有监测数据!” 而且更现实的是——**中央台当时真没钱了。 90年代初,国家财政紧,电视台的拨款也紧。一大堆节目都搞不动了。杨伟光说:“我们靠什么养活自己?靠广告!” 他这次,真的是拿自己的“政治乌纱帽”在赌。30秒广告收了多少钱?差不多30万元!在当时,那可是一笔巨款。 而这笔钱,不是进谁兜里,是直接补贴给央视搞节目用的。 后来,事情没闹大,反而在内部得到了一个“创新试点”的评价,等于给他盖了章:不追责,还鼓励。 从此以后,央视的广告就像开了闸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先是《新闻联播》后广告固定化,再后来,《焦点访谈》、《正大综艺》、《春晚》……一个比一个能赚钱。 到了90年代末,央视广告年收入早就上了几十亿。可以说,从那30秒开始,央视完成了从“计划宣传机器”到“市场化媒体航母”的转型。 而杨伟光呢,也从“顶风作案”的胆大台长,成了“央视改革第一人”。 很多年后,有人问他,当年怎么敢冒这么大风险? 他说了一句特别实在的话:“如果我不这么干,央视就活不下去了。时代变了,总得有人先试试。” 就这句话,道尽了那个年代媒体人的无奈,也有他们的胆识。 现在再看,那30秒广告不仅是一次技术和管理的突破,更是一次制度的松动。广告市场就从那30秒开始,滚雪球一样发展成今天的大生态。 而那天晚上,看完《新闻联播》的你我,谁也没想到,那短短30秒,悄悄改变了整个中国电视的命运。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央视原台长杨伟光病逝 被赞领导央视最卓越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