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43年,李运昌和其他300人,被日军7000人重重包围。一妇女说带他们突围,

1943年,李运昌和其他300人,被日军7000人重重包围。一妇女说带他们突围,不料却领着他们来到一座悬崖峭壁前。李司令一看,瞬间惊呆:“这下真没办法了!” 那年深冬的冀东山区,寒风卷着雪粒子往人脖领子里钻,李运昌带着三百来号战士缩在兴隆县达峪村的土墙后头,耳朵里灌满了远处日军皮靴踩雪的咯吱声。 这位冀东军区司令员心里明镜似的——这回让七千多鬼子围了个瓷实,硬拼就是拿鸡蛋往石头上撞。 要说这李运昌可不是头回跟鬼子兜圈子,自打1938年冀东暴动那会儿,他就领着老百姓跟日本人较上劲了。 可这回情况实在邪乎,鬼子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愣是把方圆二十里的山沟子围成了铁桶。 村口放哨的小战士眼尖,瞅见山梁子上刺刀反光连成了片,少说也得有几十挺歪把子机枪架在那儿。 就在这节骨眼上,村东头老朱家的媳妇张翠屏挺着九个月的大肚子找上门来,这女人打小在石头缝里刨食吃,嫁的男人朱殿昆明面上是种地的,暗地里给八路军跑交通。 要说这两口子家就是个活情报站,炕洞里藏过密电码,地窖里睡过伤病员,连喂猪的泔水桶都捎带过子弹。 张翠屏拿树枝子在地上比划:"往北五里地有条野猪道,打猎的都嫌陡,崖头子后面有条缝,抓着老藤能翻过去。" 李运昌盯着她滚圆的肚子直嘬牙花子,这要有个闪失可就是一尸两命,可眼瞅着鬼子探照灯都快扫到村口了,三百多条人命压在他肩膀上沉得慌。 半夜里队伍跟着张翠屏往山坳里摸,雪地让月光照得跟白昼似的,三十来号人排成一溜,棉袄反穿着露出白里子,远远看去活像群挪窝的山羊。 张翠屏走前头,棉裤腿让雪水渍得硬邦邦,腰上缠着麻绳当腰带使,后头两个小战士猫着腰,手里攥着裹了棉布的枪托,生怕弄出响动。 走到地界儿大伙都傻了眼——这哪是什么野猪道,分明是刀劈出来的石壁子。 月光底下看得真真儿的,少说二十丈高的石头墙直上直下,岩缝里挂着冰溜子,风一过跟鬼哭似的。 李运昌后脊梁骨直冒冷汗,扭头要找张翠屏问个明白,却见这女人已经把麻绳系在腰上,手脚并用地往上蹿了。 要说这张翠屏真是山里练出来的本事,挺着大肚子愣是跟壁虎似的贴住了石壁。 手指头抠着石头缝,脚底下寻着凸起的石棱子,三蹿两蹦就上了两丈来高。 下头三百多号大老爷们仰着脖子看,大气都不敢喘,眼瞅着她把麻绳拴在崖头的老松树上,下头的人这才醒过神,一个接一个拽着绳子往上爬。 最悬乎的在后头,眼瞅着队伍过了大半,张翠屏突然捂着肚子往雪地里蹲。 接应的卫生员一摸她裤腿,热乎的血水混着羊水往下淌——这是要生了! 几个女战士赶紧扯开棉被围成个挡风的圈,李运昌带着男同志背过身去,耳朵里灌着北风裹来的惨叫,约莫半袋烟工夫,婴儿哭声响彻山崖,比什么冲锋号都提气。 这孩子生在生死关头,李运昌给起了个"朱海清"的大名,队伍趁着天没大亮翻过山梁,七拐八绕进了老林子。 后来听跑交通的说,鬼子天亮后扑进达峪村,把炕洞都掏了个底朝天,愣是没找着半根人毛。 这事儿在冀东传了四十来年,张翠屏到1982年闭眼那会儿,逢人就说"海清是吃百家饭长起来的"。 当年那根救命麻绳,后来被县里收进抗战纪念馆,跟李运昌的望远镜摆在一块儿,有老战士回来看见,总爱跟年轻人比划:"就这绳子,当年拴着三百条命呐!" 信息来源: 中共党史出版社《冀热辽抗战纪实》(2005年版)第187页记载张翠屏悬崖引路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