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豪门兄弟必争权,但司马家这俩狠人愣是没翻脸。 你以为司马昭是啥狠角色?在亲哥面前就是个弟弟。 司马懿老早就把司马师当接班人培养,吃穿用度都是顶配资源。 司马昭小时候连亲爹的兵法课都听不懂,全靠大哥手把手教做人。
司马师15岁就跟着老爹上战场,曹爽政变时他敢养三千死士。 反观司马昭二十好几还在洛阳街头遛鸟,连亲妈都骂他败家子。 要不是司马师突然嗝屁,这货这辈子最多当个混吃等死的王爷。 看看袁绍那俩儿子,袁谭袁尚势均力敌,最后被曹操一锅端。
司马家玩的是"绝对大哥制",老二连争权的资格都没有。 司马师连造反都带着弟弟玩,把高平陵政变当家庭团建。 曹芳被废时司马昭吓得腿软,司马师直接甩他一句:"怂包学着点"。 这哥俩就像打游戏开黑,大哥带飞小弟躺赢。
最绝的是司马师48岁暴毙,连个亲儿子都没留下。 司马昭白捡个皇位还得装模作样:"哎呀这椅子烫屁股"。 要是司马师多活十年,根本轮不到曹髦搞"人肉碰碰车"。 说到底还是司马懿眼光毒,早看出老二不是当老大的料。
现代人总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但没实力碾压迟早翻车。 你看袁家兄弟分家产都能打出狗脑子,司马家直接搞单核模式。 所以说家族企业想不内斗,要么有个绝对话事人,要么学司马懿提前二十年布局。 这波操作放现在,妥妥能上MBA商战经典案例。
历史证明:兄弟和睦靠的不是感情,而是清晰的权力分配。 司马家能笑到最后,全靠亲爹把"谁是老大"刻进DNA里。 下次看到兄弟合伙创业不撕逼,别急着感动——八成是有人被按得死死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单核模式"倒是给洛阳百姓省了十几年战乱,也算功德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