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5年的一天,大周后感觉自己即将油尽灯枯,她强撑着身体,命人沐浴更衣,梳妆打扮。将玉蝉放进嘴里,面壁而卧,至死都不愿再看自小爱护的亲妹妹一眼。
李煜和大周后周娥皇的婚姻是一场典型的政治联姻,周娥皇的父亲周宗是当朝元老,李煜的父皇听说周娥皇貌似天仙,才情过人,就为自己最钟爱的第六个儿子李煜安排下了这门亲事。
李煜对这样的政治联姻并不感兴趣,但也只能听从父亲的安排。然而成婚之后,李煜发现原来传闻竟然都是真的,如花美眷在侧,李煜为大周后慢慢沦陷了。
“通书史,善歌舞,精音律,尤工凤萧、琵琶”史书中对于大周后的记载,除此之外还有“国色”二字。历来言简意赅的史书,几笔已是给了大周后极高的赞誉。
在李煜眼中,她“烟轻丽服,雪莹修容。纤眉范月,高髻凌风”,无数美丽的诗词从他笔尖流出,世间美好皆与她环环相扣。
李煜极爱音乐,大周后善弹琵琶,于是他谱曲,她奏乐,二人相互琢磨,无限惬意。
有一次,大周举杯邀后主跳舞,后主开玩笑地说“爱妃若能创作新乐谱,朕便与你共舞”。娥皇当即令人展开纸笔,边谱边唱,唱毕谱成,这就是后来盛极一时的《邀醉舞》。除此之外,娥皇还创作出《恨来迟》等名曲。
李煜还千方百计找来了《霓裳羽衣曲》残谱,大周后细细研究后重新编排一番后,这首响彻唐宫的古曲但早已失传的名曲,再次响彻了南唐的宫廷。
大周后素手弹琵琶,乐声清扬欢快,李煜闭上眼,伴着悦耳的琴音,似乎梦回唐宫,亲眼见到了翩翩起舞的杨贵妃。
一曲终了,梦境结束,李煜回到现实,睁开双目,眼前端坐的正是抱着琵琶,朝他嫣然浅笑的大周后。
大臣徐铉还为此作诗一首——
清商一曲远人行,桃叶津头月正明。
此是开元太平曲,莫教偏作别离声。
李煜与大周后可以说是恩爱非常,常常对诗词作画,为新曲起舞,宛如一对神仙眷侣。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十年后大周后生了病,这次病程比以往任何一次都长。
李煜为大周后的病情忧心忡忡,又加之诸多国事缠身,正值愁苦万分之际,小周后入宫了来看望姐姐了。
此时的小周后正值青春妙龄,眉目如画,神采飞扬。她就像是一束光,轻而易举地劈开了李煜心中的阴霾。
于是,李煜再次沦陷了,沦陷于小周后的美貌灵动,沦陷于小周后仰慕痴迷的目光。他不敢让大周后知道,只能秘密幽会传情。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宫女们的窃窃私语被睡梦中惊醒的大周后听到。她惊怒交加地叫来小周后责问,小周后以为姐姐都知道了,只好据实相告。
本来病势已有好转的大周后彻底病倒了,然而雪上加霜的是又传来另一个噩耗。
因为大周后要养病,李煜就将他们年仅4岁的次子仲宣送到别院去养。有一天,仲宣在佛像前玩耍,旁边的大琉璃灯被一只猫碰倒掉了下来,忡宣惊吓成疾,没几日便夭折了。
两个最亲近的人的同时背叛,幼子的猝然离世让大周后彻底绝望了,病情迅速加重。
此时李煜愧疚难当,日夜守在大周后身边,亲自照顾大周后饮食起居,连每次喂药都先尝过看温度是否合适。
然而一切都为时已晚,大周后知道自己的生命就要走向尽头,她拉着李煜的手说:“贱妾有幸嫁入宫门,至今已有十多年了,女子之荣,莫过于此。唯一的不足是幼子早夭,而我也即将远去,恐怕无法再报答您的恩情。”
临终前大周后强撑起身体为自己沐浴更衣,薄施粉黛,把玉蝉含在嘴里,面壁而卧,不愿再看插足自己婚姻的妹妹一眼,表示自己至死都不肯原谅她。 964年,周娥皇病逝,年仅二十九岁。李煜遵从周后遗愿,将其最爱的烧槽琵琶陪葬。
大周后的离世让李煜悲痛不已,几次晕厥,数月食之无味,以至形销骨立、扶杖方能站立。李煜为悼念大周后作《昭惠周后诔》、《挽词》等文。
然而伤害已经铸成,斯人已逝,如今再表情深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