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孙权来奔丧,看着周瑜5岁的女儿,孙权叹道:“嫁到我家吧。

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孙权来奔丧,看着周瑜5岁的女儿,孙权叹道:“嫁到我家吧。”一旁的小乔大吃一惊,自己与夫君素来酷爱此女,忙道:“我女儿还这么小,怎么能嫁给你?”孙权赶忙解释:“嫂子,我是让她做我儿孙登的媳妇。”从此,孙登与周瑜之女定下娃娃亲。

公元225年,孙权为时年十七岁的王太子孙登,聘娶周家独女周彻为王太子妃。孙权对这次婚礼很重视,命太常程秉负责主持婚礼。婚后,这对少年夫妻琴瑟和谐。而她的兄长周循,亦娶孙权长女孙鲁班为妻。

可惜的是,周彻红颜命薄,没过几年,便香消玉损了。但她恐怕没有想到,自己深爱的丈夫,在他33岁时,也英年早逝了。

不得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孙权,悲痛不能抑制,诏书提到:“国丧明嫡,百姓何福!”而孙登的离世,也成为了孙权的一大遗恨,孙登死后被称为“宣太子”。

东汉末年,东吴政权在孙权死后,开始分崩离析,后续的东吴虽然仍然能凭借长江天险苟延残喘,可灭亡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如果孙权的儿子孙登,没有英年早逝,或许他能够成为一代明君,接过父亲肩上的重担,续写孙家的传奇。

在太子之位的二十多年里,孙登上得孙权之欢心,中得大臣认可,下被天下百姓爱戴,可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孙登是孙权的长子,虽然他的生母出身卑贱,并不得宠,但孙权让正室徐夫人来抚养他。后来徐夫人被废,搬到了吴郡居住,步夫人上位,成为了孙权身边的宠妃。221年,孙权向曹魏称臣,被封为吴王,此时的孙权,打算立自己的孙登为王太子。

对孙登而言,这无疑是天大的喜讯,可当孙权问他,是否愿意的时候,孙登推辞不受,并且对孙权说道:“自古以来,要立太子,首先要立王后,这样才称得上是名正言顺。”

“你的母亲是谁呢,她在哪里呢?”

孙登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毕恭毕敬地说道:“我的母亲住在吴郡。”

此言一出,孙权只能无言以对。可孙权并不恼怒,反而见孙登如此孝顺,更加坚定了立孙登为太子的决心。同年,孙登就被册封为王太子,成了孙权钦点的接班人。

彼时的孙登只有12岁,但孙权已经明白,儿子的品德优秀,如果悉心培养,定能有一番作为。于是,孙权为了培养太子,便让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人当他的老师。因此,文学诗词,武学骑射,孙登都不在话下。然而,他却一点架子都没有,与这些老师们,一同坐车,甚至睡在一起,礼贤下士的他,深受大臣喜欢。

《三国志》中,“时年谷不丰,颇有盗贼,乃表定科令,所以防御,甚得止奸之要。”

在处理政务方面,孙登也展现出了过人的眼光和才华,每每孙权带兵出征的时候,孙登总是能稳定后方,确保朝中不会出现动荡。当时孙权出兵新城,各地的粮食收成欠佳,出现了大量的盗贼,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地方的动荡,孙登制定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很快局面就被牛转过来了。

孙登在太子之位上坐了20多年,孙登治国安邦的能力有目共睹。

只可惜这样一位年轻有为的接班人,身体状况一直不是很好,到33岁的时候,已经是被疾病缠身,生命岌岌可危。一代明主还没能顺利继位,就英年早逝了,孙登的死,对东吴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直接改变了东吴的结局。在孙登死后,孙和被立为太子,在阚泽的教导下,孙和成长为了不逊色于兄长的接班人。

原来孙登身边的太子班底,纷纷围绕到了孙和的身边,这原本是一件好事,可还没有退位让贤的孙权却不这么想。他担心孙和势大,册封四子孙霸为鲁王,一手扶持他对抗孙和。可最后却超出了他的控制范围,随着孙霸的势力越来越大,太子一派和鲁王一派的争斗也越来越激烈,导致朝野上下动荡不堪。

无奈之下孙权只能出手干预两党的争斗,孙霸被赐死,孙和被废黜,一时间太子之位又空缺了出来。当时孙权膝下还有三个儿子,按照长幼顺序,太子之位原本应该由五子孙奋继承,可孙权却把太子之位,交给了最小的儿子孙亮,小皇帝上位,大权旁落,也把东吴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而这一切,都是孙权的错误决策导致的。

其实,在孙登临终前,他曾给父亲孙权写下一份遗嘱,遗嘱中他委婉地指出了孙权的错误。彼时的孙权,重用只会溜须拍马的佞臣吕壹,导致朝中的忠良遭到陷害,且朝廷实行的刑法过于严苛,赋税也很沉重,导致百姓叫苦连天。孙登根据这几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希望孙权能够知人善用,轻徭薄赋,可惜的是孙权并没有把这孙登的劝告放在心上。

孙权年少继位,他不同于自己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孙权是一位守成有余,开拓不足的君王,他守住了父兄留下来的基业, 可晚年的他昏聩无能,不听劝告,也毁掉了他守了一辈子的东吴。如果孙登没有英年早逝,东吴的结局或将改变,只可惜没有如果,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东吴也被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