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周总理的一个侄女和侄女婿在探亲途中路过北京,顺道去看望总理,还带着个4岁的女儿。这是她第一次去看望伯伯。1938年,总理在武汉时见过这位侄女,那时她还是个婴儿。
在走进总理的庭院时,她有点紧张。伯母满面笑容地迎出来,那亲切的问话使她的心情顿时轻松起来。
周总理的一生清正廉洁,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许多老家的亲戚和朋友要来拜见周总理,周总理为了避免铺张浪费,就定下了“如果不是因公或顺路来北京,不必来专程探望他”的家规。
周总理的侄女和侄女婿探亲路过北京时,想要去拜访周总理,他们还带着一个四岁的女儿。
这位周总理的侄女是周总理的远亲,在她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周总理曾抱过她,如今三十多年未见,她也不知道周总理还记不记得她,这次前去拜访,她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的。
在周总理的家门口,她赶紧叫丈夫和女儿整理身上的衣服,又清点了从武汉带来的礼品,因为周总理不喜欢收礼,他们就只带来了家里腌的一些小菜和武汉的一点特产。
邓颖超知晓他们今天过来拜访,早早地就收拾了屋子,又准备好了吃食,拿了饭票买了许多平时不舍得吃的东西。
她就坐在庭院里等着侄女一家人,周总理与她没有孩子,家里一直都是冷冷清清的,听侄女说还带了孩子来,她更是期待万分。
“伯伯,伯母,我和小徐带着孩子来看你们了!”小周领着女儿进门,小丫头穿的一身粉红色的衣服,粉雕玉琢,煞是可爱。
邓颖超见了小孩子开心的不得了,周总理听见庭院里的声音,披着一件单薄的外套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刚刚写作的笔。
邓颖超满脸笑容,拉着小周的手,亲切地问她:“这一路上辛不辛苦呀?这次在北京呆多久?你父母身体怎么样啊?”
小周心里的最后一点紧张也消失殆尽:“家父家母身体一切都好,父亲这次听说我探亲要从北京路过,千叮咛万嘱咐让我来看看伯伯,大家都很想他!”
“好好好,一切都好就行!”周总理笑得和蔼可亲,没有半点架子,招呼着小周一家人进屋吃饭。
饭桌上,饭菜量不多却胜在可口,既有北京的特色美食,也有小周他们从武汉带来的小菜,一顿饭吃的是其乐融融。
“一直没有机会来探望伯伯,这次过来我们也不会在北京停留太长时间,小徐的父母在东北盼着我们回去看看,我们这次也想顺便给一家人都接回武汉。我父亲很是挂念您和伯母,但他实在是年迈了,很想亲自过来跟你叙旧,却已经力不从心了。”小周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周总理放下手中的筷子,摇摇头说:“是我该去看望大哥,只是实在走不开,新中国需要我们。”
小周看着周总理简陋的屋舍和清瘦的面庞,心里感慨万千,新中国的总理这样勤勤恳恳,两袖清风,实在是让人动容。
“伯伯一直说,要节俭,不能浪费粮食,小周小徐和伢儿多吃点,咱们一家把饭菜都吃光才好呢!”
小周忍不住露出一个爽朗的笑:“伯母把饭菜做的这么好吃,不吃光都难啊!”
伢儿虽然只是个四岁的小孩,却也懵懵懂懂地听大人们讲话,听妈妈这么说,她也开心地拍着小手说:“好吃,好吃!”
吃过饭后,一家人坐在庭院里聊着这些年的经历,伢儿趴在小周的膝头沉沉睡去,清风拂过,一片岁月静好。
夕阳西下时,小周终于和周总理辞行,周总理和夫人都是红了眼眶,泪眼婆娑,亲人相见难免会神伤。
伢儿也分外喜欢周总理,抓着他给自己念了一下午的诗和故事还不够,还想带着周总理一起去找爷爷奶奶。
周总理摸着伢儿的脑袋:“我们伢儿真是玉雪可爱,怎么不在北京多待几天呢?”
小周遗憾地说:“东北离武汉山高路远,我们抓紧着去接她爷爷奶奶呢,耽误了路程怕到时候天寒地冻,两位老人生病。”
邓颖超看着像小福娃一样的伢儿,心里喜欢的不得了。
小周本以为周总理这样一位在中国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的英雄会金戈铁马,一身杀伐之气,没想到周总理本人温润如玉,待人和善,没有一点身居高位的寒气。
周总理和邓颖超并没有孩子,对伢儿喜欢的不得了,送给伢儿许多糖果,还有邓颖超买来的小玩具,小周一家人从一开始紧张,到现在的不舍,心中满满是对周总理的爱戴。
最让她感动和动容的是周总理的俭朴勤奋,周总理一直提倡节俭并身体力行,他与邓颖超两个人吃不了多少饭菜,但也从没有浪费过,攒了许多饭票,又送给了小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