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蒋介石一共带了450万两黄金去台湾,这批黄金大致有三个用途,一是作为发行新台币的准备金,稳定金融;
二是维持80万国军的军费以及应对解放军渡海作战;三是维持100万公教人员和难民的生活所需。
可是就算他这样费尽心思甚至还企图将台湾省建设为复兴基地,他也没有挽回已去的大势,因为眼中只有自己的私利,不顾民众死活的人是不会有好的前途,即使这个人再聪明。
蒋介石虽然出生在一个毫无背景的普通家庭中,但是他却野心勃勃,凭借着自己的力量走上国民党政权的顶峰,甚至还在后来的日子里搅的国家不得安宁。
而他能够获得如此“成就”,主要靠的就是他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黄埔系”。
那时蒋介石还没有涉入到政坛中来,仅仅只是一个黄埔军校的校长,但是久而久之这所学校里的学生却成为了他最有用的工具,凭借这学校中学生的力量,他逐步的将国民党的政权、军权、党权集中在了自己的手中。
而权力越发庞大的蒋介石却不再只满足于现在的状态,他有了更大的目标,并且希望自己成为这个国家的领导人,于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不断的与美国人亲近,竟然还对美国佬抱有希望,企图从他们那里获得帮助。
与此同时,他还在防着国内的共产党,甚至不惜用一切手段打击他们。
共产党也不是好欺负的,强大的外国人都能被赶走,何况区区一个蒋介石,即使当时他有美国人相助,但是他们不得民心,而且士兵士气也不高,而我们得民心,我们进行的是正义战争,胜利终究会站在我们这边。
经过重重的困难,1949年时战争终于迎来了黎明前的曙光,一切都在朝着的好的方向的发展,反观蒋介石,他经历了几次失败的战争,兵力损失惨重,士兵们也逐渐的意识到国名党已经快不行了。
而蒋介石却依然不死心,似乎还在做着最后的垂死挣扎,为了挽救这种局面,蒋介石开始寻求各种帮助。
这天,他找到了美国人司徒雷登,并且请求他说:“司徒兄,如今我们所处的情形你也知道了,你看你能不能给我们提供些帮助。”
司徒雷登犹豫了片刻,然后就答应了他。
可是司徒雷登对当前国民党已经不抱任何的希望了,他答应蒋介石也只是敷衍他,因为他觉得这个党派具有当时被推翻的清政府的所有的腐败缺点,无论怎么挣扎都没法它都没法再站起来了。
虽然知道这一事实,司徒雷登还是按照蒋介石的提议四处找到其他国家的人,但是人家都已经看清了局势,然后都推脱说:“这是人家的内政,我们也不好插手,这还是让他们自己解决吧。”
司徒雷登将自己游说的结果告诉蒋介石,他顿时瘫坐在沙发上,表情呆滞,过了许久他才又缓缓的说道:“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吗。”
等到司徒雷登离开时,蒋介石又叫来了自己身边的人然后吩咐说:“准备准备,我马上要在学校里进行演讲。”
这次他还是将希望寄托在黄埔军校的一部分学生身上。
经过一段时间紧锣密鼓的准备,终于在成都举行了这场演讲,在会上蒋介石精神焕发的说:“只要我们团结起来,一定能够反败为胜的。”
但是一个人演讲了半天,根本没把当前的战斗情况讲出来,似乎就是在夸夸其谈,对学生来说根本没有什么说服力。
演讲结束后军校里的人都看清了现实,他们意识到国民党当前的形势十分不好,而且前方的战场输的一败涂地,根本就打不过共产党。
这次演讲后蒋介石适得其反,没有调动人心,反而损失了大批的士兵。
无奈,他做的种种努力都没有得到结果,只好按照之前的计划退回台湾。
在走之前他还希望有识之士可以跟他一起走,于是他在宋子文的公馆里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宴会,邀请了大部分刚刚从中央研究院评选出来的院士,在宴会上蒋介石旁敲侧击的说:“你们愿意跟我站在一起吗,以后一定不会亏待你们。”
但是并没有多少人对他说的话有反应。
蒋介石想尽了一切办法来挽回这种局面,可是并没有什么用。
就这样他开始往台湾撤退,在这期间他还分批次的往台湾运很多财产,据统计大概有450万两的黄金,并且他决定将这些黄金用于建设自己的复兴基地台湾。
而且他还详细的规划这笔资金的用途,首先为了稳定台湾省的金融,他取一部分资金作为发行新台币的启动资金。
其次,就是部队,因为只有部队蓬勃发展,他的未来才能有复兴的可能,虽然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最后,就是花在一些公教人员以及部分难民身上,只有将这些人安抚好,社会才能稳定下来,他才能进行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然而,这一段时间他仅仅只是大把的往外出钱,收入却少的可怜,根本就是入不敷出,就这样只用两年的时间他们就坐吃山空。
最后,即使他极力的挽救,但还是以失败告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