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大将58岁病逝,安葬于八宝山,为何50年后又被迁出八宝山,这是怎么回事呢?
陈赓大将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杰出的指挥者。他经历过多次战争考验,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都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但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也严重损伤了陈赓的身体健康,他终于积劳成疾,于1961年3月16日,因突发心脏病去世。组织上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党、国家以及军队领导人为他送行。陈赓的骨灰被安葬在八宝山。
但在50年后,陈赓的妻子傅涯临终时却留下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遗嘱,她希望将陈赓墓迁出八宝山革命公墓,与王根英合葬。王根英是谁?他们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外人或许知之甚少,但知情的人闻听,都多有感慨,非常理解傅涯的遗愿。
这里首先要交代一下人物之间的关系,王根英是陈赓的第一任妻子,早在抗战时期牺牲。傅涯是陈赓的第二任妻子。
傅涯之所以留下这样的遗嘱,其中有着感人的故事。
陈赓与王根英相识于1927年。此前,还是在1925年,王根英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时,她还在上海做工。她积极要求进步,参加了党组织开办的夜校,参加过五卅运动,积极领导工人运动,是位出色的革命者。
1927年,王根英以上海代表的身份参加了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她与陈赓见面。
陈赓很喜欢这个年轻的工人领袖,对她的工作和人品都非常欣赏。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他们二人终于结成革命伴侣。
婚后,陈赓和王根英都忙于各自的工作,聚少离多,只是陈赓在参加南昌起义之后受伤,来到上海养伤之际,才与在上海做地下交通工作的王根英相聚。
当时上海处于白色恐怖之中,环境非常险恶,很多同志被捕,王根英协助陈赓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仅为党搜集大量的情报,还营救出很多被捕的同志。
不久,陈赓也不幸被捕,但经过宋庆龄和党的营救,终于出狱,不久即奔赴江西中央苏区。再后来,就参加了长征。而王根英则继续留在上海进行地下工作。
不幸的是,王根英也因为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狱中,她虽然受尽折磨,但始终都坚贞不屈,同反动派进行坚决的斗争。直到抗战爆发,她才在党的营救下出狱。
出狱后,王根英来到延安,在陕甘宁边区党校学习。这时,陈赓与王根英这对革命夫妻才又团聚在一起。
但团聚的时光还是短暂的,陈赓奉命将出征抗日前线,他心疼在狱中饱受折磨的妻子,尽力安抚妻子。
王根英是有着高度政治觉悟的党员,她深知陈赓肩上的担子很重,抗战是头等大事,于是,在送走陈赓后,王根英也奔赴抗战前线。
此后,王根英在八路军第129师任职。其间,虽然他们有过一次相见,但又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他们相信,等胜利的时候,就是他们相聚的时刻。
但战争是残酷的,在抗战前线,在反“扫荡”的斗争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既然选择了革命,革命者就会义无反顾。
有一次,王根英所在的干校突然被日军包围,王根英本来有一头骡子,那是组织分配给她骑的,但在突围时,为了照顾伤员,她将骡子让了出来,自己则徒步冲出包围圈。
冲出重围后,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王根英发现,一个挎包没有带出来,那里面装有党的重要文件和公款,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去,一定要找回那个挎包。
尽管战友们一再劝阻,但王根英还是毅然决然地冲了回去,终于找到那个挎包。
但就在回来的路上,她又与日军遭遇了。尽管她奋勇抵抗,还是不幸壮烈牺牲。
陈赓闻听王根英牺牲的消息,内心非常悲痛,他几乎不能接受这样事情的发生,在他看来,这一天,就是自己最惨痛的一天。
1940年,经好友介绍,陈赓与傅涯相识。傅涯了解陈赓,对陈赓非常敬重,也非常敬重王根英,他特别理解陈赓对王根英的怀念,觉得陈赓对爱情是非常忠贞的。
傅涯与陈赓一起生活了几十年,彼此相知相助相爱。傅涯也了解,陈赓的第一任妻子王根英是一个出色的革命者,是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她能理解陈赓对王根英的怀念,也对王根英充满崇敬之情。
所以,在陈赓去世后,王根英的母亲还健在,傅涯非常关心她老人家的生活,每月都要给王根英的母亲寄去生活费。
就是在自己临终时,她还留下遗嘱,希望将陈赓墓从八宝山革命公墓迁出,与王根英合葬。
傅涯去世后,陈赓子女向组织提出了申请,希望把父亲的陵墓迁出八宝山,中央同意了这个请求,陈赓墓迁出八宝山,与王根英、傅涯的陵墓一同安葬在湘乡泉湖村的后山上,他们可以永远相依相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