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2月,年仅36岁的佘英在叙府就义。1936年,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岁就中武秀才的他,23岁就被推为袍哥义字舵把子,竟然曾是泸州一名鼎鼎大名的袍哥大爷。
1910年的寒风中,叙府的刑场上,一名男子昂首站立,他就是佘英。这位36岁的青年,尽管身陷囹圄,面临即将到来的终极惩罚,但其眼神中依旧透露出不屈的光芒。1910年2月的某一日,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就义,那一刻,他的名字被镌刻在了中国革命的史册之上。
在这之前,佘英的生活轨迹既传奇又复杂。20岁那年,佘英以优异的成绩中了武秀才,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预示着他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但是,三年后的他并没有走上仕途,而是意外地被推举为当地有名的袍哥组织——义字舵的舵把子。
1936年,国民政府为了纪念佘英的贡献,追赠他陆军中将的军衔。这位曾经的袍哥大爷,也成为了国家公认的英雄。
泸州,一座沉浸在四川盆地烟雨蒙蒙的古城,这里曾经出过一个名震一时的人物——佘英。20岁成为武秀才的他,本应走上一条官途亨通的路,谁料23岁却成了这座城市袍哥组织的大佬。
那年,佘英刚刚20岁,他在武举中一举成名,惊艳了整个泸州。人们记住了这位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对他未来满怀期待。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开玩笑,三年后的他并没有成为官场中的新星,而是走进了另一片神秘而混沌的世界。
“英兄,这里的江湖,需要你。”在一次秘密的集会上,袍哥兄弟们一致推举他为新的舵把子。那时候的佘英,虽然出身不凡,但对于袍哥组织的行事作风和凝聚力,他有着难以割舍的敬意。
“既然兄弟们都看得起我,那我佘英就答应了。”他接过了袍哥大爷的位置,成了袍哥中的领头人物。在佘英的带领下,泸州袍哥的声势愈发强大,但他也从未忘记过保护百姓,铲强扶弱。
一天,他站在江边,看着涛涛的江水,对身旁的兄弟说道:“江湖儿女,多情又多义。我们虽是袍哥,也要有担当。”
然而好景不长,革命浪潮席卷而来,佘英投身于这场变革之中。他的武艺和领导能力让他在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这也让他成为了当局眼中的钉子户。
1910年,他被捕,这个消息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湖面,引起了千层浪。即便在囚禁之中,佘英也没有放弃过对理想的追求。面对死亡,他依旧昂首挺胸,那份从容,至今仍让人心生敬意。
狱中的佘英面对种种折磨,仍然保持着一颗革命者的心。他把狱中见闻、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记载在狱壁之上,甚至在破烂的衣襟上。他的坚毅和从容,成为了同牢狱中犯人心中的传奇。
临刑前,他站在斑驳的墙边,深吸了一口冷空气,心中充满了对同志们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许。他挥笔留下最后的诗句,其声情并茂,响彻牢房:
“牡丹将放身先残,未捣黄龙死不甘。
同志若有继我者,剑下孤魂心自安。”
这四句诗,如同他的一声长啸,穿透了时空的障壁,传达了一个革命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生命的不舍。
就这样,佘英,这位曾经的草莽人物,用他的生命书写了一段传奇。在泸州小市的码头上,他的名字成为了最响亮的赞歌:“任你歪人天下游,难过小市上码头”。这不仅是对他个人魅力的赞誉,也是对他一生抗争和牺牲的最高评价。
时光荏苒,小市见证了泸州从古老到现代的转变。那里的泥泞和喧嚣已被新时代的整洁和秩序所取代。现如今的卿巷子,作为民俗文化街区的规划建设,不仅让人们回忆起“千年古渡,余甘渡头”的小市文化,更是将这段历史永久地铭记。
文化墙上,佘英的事迹被精心刻画,让后来者能够仰视。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袍哥并非只是“三教九流”之辈,他们中也有忠义之士,像佘英一样,他们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他们的牺牲铺就了和平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