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别被小说带歪了!真正的猛将,很少玩钝器,基本都是槊、矛、戟、枪这样的长武器。 尤

别被小说带歪了!真正的猛将,很少玩钝器,基本都是槊、矛、戟、枪这样的长武器。 尤其是马槊,破甲能力很强。 明清小说给大家的认知带来了很大的误导! 钝器,包括鞭、锏,可能是猛将的副武器,只能说可能。 刀,肯定是他们的副武器。 汉代环首刀,唐代横刀,宋明清雁翎刀。 主武器,基本都是槊、枪、矛,以前还有戟。但随着铁甲普及,戟就被淘汰了。 锤、斧,都是拿命去换破甲的钝武器,不是将领所用。都是普通小兵拿几条命去换人家一个甲士的命。 尉迟敬德和秦叔宝的鞭锏,来自于小说 说鞭锏是副武器都算抬举了。敦煌壁画里的唐代武士个个横槊立马,陕西出土的唐墓壁画上仪卫清一色丈八长矛。尉迟恭墓志铭写得多明白:"每单骑入阵,必刺数人乃还",人家正经使的是马槊。倒是《旧唐书》里提过一嘴秦琼"跃马负枪而进,刺骁将于万人中",跟锏压根不沾边。明清说书人给猛将配钝器,纯粹是为了说书时"铛啷啷"的拟声效果带劲。 破甲这事可不是拿着锤子闭眼砸那么简单。河北曲阳出土的宋代步人甲,全身1825枚甲叶叠了三层,胸口还嵌着护心镜。您拎个骨朵上去敲,震得虎口开裂也不见得能伤着人。倒是出土的辽代铁骨朵头才300克重,跟现在健身房哑铃片差不多,这玩意儿砸甲?给人家挠痒还差不多。真碰上重甲骑兵,还得是带着血槽的四棱破甲槊头实在。 刀剑当主武器更是找死。新疆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唐代陌刀队木俑,清一色双手握持两米长刀。日本正仓院藏的唐样大刀,刃长不过70厘米——这是给仪仗队摆造型用的。真到了玩命的时候,《太白阴经》里写得清楚:"枪前七分,刀后三分",长枪阵后面藏着几个刀手防近身偷袭才是正经用法。 说锤斧是拿命换命也不全对。内蒙古辽墓壁画里的契丹武士,腰间都别着骨朵当近战杀手锏。但您仔细看画上细节,这些钝器全是配给重甲骑兵的——人家浑身铁罐头似的铠甲,冲到人堆里掏短锤砸天灵盖,这属于豪华版打法。普通步兵想玩这招?还没凑到跟前早被长枪扎成筛子了。 小说家给猛将配夸张武器,倒也不是全无道理。《武经总要》里记的宋代攻城锤,光槌头就三百斤重,得二十人抬着撞城门。这种大家伙真要抡起来,确实比长枪更适合说书先生唾沫横飞。但战场上玩这个?不等您抡圆了,对面弓弩手早把您射成刺猬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尉迟敬德墓志# #铁锏# #尉迟乙斤# #唐朝演义# #将军的武器# #塞外兵器# #宝锏# #铁甲唐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