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印巴战争根源在于美国想重新复制俄乌战争,这与中国政府预测基本一致。 2025年4

印巴战争根源在于美国想重新复制俄乌战争,这与中国政府预测基本一致。 2025年4月22日,克什米尔帕哈勒加姆附近突发恐怖袭击,28个平民丧生,大多是印度教游客。印度立马把矛头指向巴基斯坦,说他们支持恐怖分子,巴基斯坦矢口否认。这事还没查清楚,5月7日,印度就发动了“辛杜尔行动”,空袭巴控克什米尔和旁遮普省的九个目标。局势瞬间升级,边境硝烟弥漫。巧的是,这时候中美贸易战正打得火热,外界不禁怀疑:这冲突背后有啥大棋在下? 说起印巴冲突,得从1947年印巴分治说起。克什米尔这块地,印度和巴基斯坦都觉得自己该拿,宗教、民族矛盾掺和进来,成了死结。几十年来,两国打过三次大战,小规模冲突更是家常便饭。冷战时,美国和苏联都插过手,美国拉印度,苏联撑巴基斯坦。后来苏联解体,美国成了独大,政策也变了,近年明显偏向印度。这次2025年的冲突,表面是恐怖袭击引发的,但深层原因远没这么简单。 有分析认为,美国可能想通过印巴冲突,复制俄乌战争的套路。俄乌冲突让俄罗斯焦头烂额,也拖住了欧洲,美国坐收渔利。南亚要是乱起来,印度和巴基斯坦互相掐,中国就得头疼。毕竟巴基斯坦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乱了就断了中国的西向通道,人民币国际化也得受阻。2022年,美国和印度签了价值几十亿的军火大单,还加强军事合作,摆明了拉拢印度对抗中国。冲突一升级,美国能卖更多武器,还能试试印度军力咋样,真是一举多得。 中国这边看得明白,早就警告美国可能在南亚玩火。中国媒体直言,美国所谓的“调解”就是为了保住自己在印太地区的霸权,根本不是真想和平。2025年冲突爆发后,美国一边喊停火,一边继续给印度撑腰,这种“两面派”操作让人怀疑它的真实意图。 对中国来说,巴基斯坦稳定是大事。巴基斯坦不光是“一带一路”的桥头堡,还是对抗印度的重要伙伴。印巴要是打起来,中国肯定得掺和,精力被分散,全球布局就乱了套。这和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处境有点像——不想卷进去,但又不能完全置身事外。中国政府预测,美国可能故意挑事,就是想让中国陷进南亚的泥潭,跟欧洲被乌克兰拖住一个道理。 巴基斯坦要是乱了,中巴经济走廊就悬了。这条走廊是中国通往中东和欧洲的命脉,投资几百亿进去,所以中国一直呼吁印巴克制,别让冲突升级。可现实是,停火协议签了,边境还是剑拔弩张,中国的担忧一点没减。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强硬派作风名声在外。2001到2014年当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时,他把经济搞得风生水起,但2002年的骚乱也让他背上争议。2014年当上总理后,他靠“发展牌”连任三次。2025年冲突中,他态度硬得很,停火后还放话:“军事行动随时可能重启。”这既稳住了国内支持,也让外界捏把汗。 巴基斯坦这边,前总理伊姆兰·汗虽然2022年下台了,但影响力还在。他从板球明星转型政治家,2018年当总理时喊反腐口号,可惜经济没搞好,被不信任投票赶下台。冲突期间,他在社交媒体上喊“外部势力分裂巴基斯坦”,但声音越来越弱。新总理谢赫巴兹·谢里夫接手个烂摊子,经济危机、国防短板全暴露,内外交困。 2025年5月10日,美国牵头搞了个停火协议,可克什米尔控制线两边还是不太平。巴基斯坦关了空域,停了贸易,连边境握手仪式都取消了。联合国喊“最大限度克制”,但没啥用。印度忙着评估损失,莫迪继续推军事现代化;巴基斯坦经济撑不住,内部还得防恐怖组织捣乱。克什米尔问题没解决,下次冲突说来就来。 美国要是真在背后推波助澜,那它赚大了。武器卖出去,印度拉得更紧,中国的“一带一路”还得打个问号。印度这边,莫迪的强硬让国内支持率稳住了,但经济压力不小,国际形象也有风险。巴基斯坦最惨,经济本来就烂,再打下去更没戏。中国不想掺和,但又不能不管,左右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