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武帝只杀了10多万青壮年,就导致匈奴一蹶不振了?这是因为汉军有个很“龌龊”的战术,那就是选择在每年春天进攻……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草原上的春风刮得比往年都早,匈奴人正忙着接生羊羔牛犊,帐篷里堆满刚剥下来的胎衣。 汉军铁骑踏着化冻的泥浆冲进营地时,匈奴汉子们左手抱着羊羔右手举着弯刀,眼睁睁看着自家帐篷被火把点燃。 这场面在汉武帝当朝的二十年里反复上演,硬是把草原霸主折腾得连马奶酒都喝不痛快。 中原王朝和匈奴的梁子早结下了。 秦始皇那会儿蒙恬将军带兵把匈奴赶出河套,修起万里长城当篱笆墙。 谁料秦朝说垮就垮,中原乱成一锅粥,匈奴趁机又溜回来占便宜。 等到刘邦坐稳龙椅,匈奴骑兵早把长城当自家后院,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汉朝刚立国那阵是真憋屈,国库穷得叮当响,战马凑不齐两千匹。 刘邦被匈奴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靠给单于老婆送珠宝才捡回条命。 从那以后老刘家咬着牙往北边送金银送绸缎,公主和亲的队伍走了一拨又一拨。 长安城里攒着劲憋大招,粮仓堆得顶破房梁,兵器库里的刀枪都蒙了灰。 等到汉武帝刘彻登基,这场面算是熬到头了。 国库里攒了七十年的钱粮堆成山,养的战马膘肥体壮,边境屯田的士兵能挥锄头能耍刀枪。 刘彻这小子打小看匈奴不顺眼,刚掌权就召集群臣拍桌子:"咱老刘家送出去的金银够盖十座未央宫,是时候让匈奴连本带利还回来了!" 打仗讲究天时地利,卫青霍去病这对舅甥摸准了草原的命门。 每年开春化冻的时候,匈奴人的日子最难熬。 母羊下崽离不开人,战马饿得皮包骨头,草场上的青草还没冒头。 汉军专挑这时候出兵,跟闹钟似的准时。 建元六年头回出击,卫青带兵绕了八百里弯,直接把匈奴白羊王的粮仓给端了。 那帮饿得眼冒绿光的匈奴兵没撑过三天,扔了战旗撒丫子跑路。 霍去病十九岁带兵那会儿更邪乎,领着万把骑兵在河西走廊打转。 六天六夜奔袭上千里,见着帐篷就烧,碰上羊群就宰。 五个匈奴王爷喝着马奶酒还没醒过神,就被捆成粽子押回长安。 最绝的是汉军专杀母马,草原上战马越打越少,匈奴骑兵后来连三千匹马都凑不齐。 要说阴招还得数"温水煮青蛙"。 连着二十年春天捣乱,匈奴人的日子彻底乱套。 母羊下崽没人管,小羊羔冻死大半; 青壮年既要打仗又要放牧,累得跟骡子似的; 新生儿成活率打着滚往下掉。 草原上三大命根子——劳力、牲口、娃娃,全让汉军掐得死死的。 漠北决战那天,十万汉军骑兵分两路包抄。 卫青碰上的沙暴遮天蔽日,照样带着兵往匈奴大帐冲。 单于吓得连老婆孩子都顾不上,连夜骑马逃命。 霍去病那路更狠,直接杀到匈奴祭天的狼居胥山,把人家祖传的黄金神像都抢回长安。 这一仗打完,匈奴精锐算是彻底报销,河套草原插满了汉家旗子。 仗是打赢了,代价也不小。 汉武帝晚年国库见了底,田间地头尽是妇孺劳作,连未央宫的屋檐瓦都省着用。 匈奴那边更惨,南匈奴跪着来投降,北匈奴被撵到西域吃沙子。 等到汉宣帝年间,草原上再也凑不齐能南下的骑兵,百年恩怨算是画了句号。 如今站在长城上看,那些让中原睡不着觉的草原铁骑,早化成史书里的几行墨迹。 汉武帝这招"春耕时节搞偷袭",后来被唐宗宋祖们学了个透。 打仗这事说到底还是拼家底,掐准了对手要生娃要养牲口的节骨眼,比砍多少颗脑袋都管用。 草原霸主不是被刀剑放倒的,是让人把过日子的家伙什全砸烂了。 对此您怎么看呢? 主要信源:(《史记·匈奴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