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一新疆男子退伍后被分到供销社工作,当地百姓频繁在他这里赊账,他从不拒绝。谁料主任查账竟赊了20000多元,转过头对他说:“你走吧。”他叹气:做人不能太心软!可哪想因为别人的1个帮助,又让他做起了“好人”。
阿里木江·哈力克出生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一个小村子,1971年4月,家里九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巴。 父亲在供销社上班,工资少得可怜,他小时候就帮着放羊,风里来雨里去,练出了一身硬骨头。虽然家里穷,他读书很用心,可惜高中没念完就去当兵了,想靠部队闯出一条路。 1989年,18岁的阿里木江参军,在新疆某部队待了几年。部队生活苦,但让他变得更坚强。退伍前,班长跟他说:“国家和人民需要时,站出来就是英雄。”这话他一直记在心里,后来也真用上了。 1992年,他退伍回到和静县,被分到供销社干活。那时候,乡亲们日子都不好过,来买东西总爱赊账。阿里木江心软,从不催他们还钱,心想大家都不容易,能帮就帮。 可没想到,这份善良给自己挖了个大坑。年底主任查账一看,赊账攒了20000多元,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 主任火冒三丈,说他管账太松,直接把他开除了。阿里木江想解释,可没人听,他只能收拾东西走人。 没了工作,他愁得睡不着觉。就在这时候,一个常来供销社的张大爷找上门。张大爷是个小商人,平时就觉得阿里木江厚道。 他塞给阿里木江一笔钱,说:“你去外边闯闯吧,别在这儿耗着。”阿里木江感动得不行,带着这笔钱南下到了贵州毕节,打算从头开始。 到了毕节,他租了个小摊位卖羊肉串。刚开始生意冷清,他琢磨着加了点当地人爱吃的辣椒,慢慢地顾客多了起来。 2002年,镇远县山上着了大火,他扔下摊子就去帮忙,跟消防员一块儿扑火。政府给了他300元奖励,他没留着,和自己攒的200元一块儿捐给了个快辍学的大学生赵敏。 从那以后,他开始琢磨怎么帮更多人。2003年,他在医院碰见个得了肾病的小男孩周勇,男孩妈妈没钱治病哭得不行。 阿里木江掏出200多块垫了医药费,还拉着朋友们凑了1万多,把孩子的病治好了。后来他还雇了周勇妈妈在摊子上干活,给的工钱比别处高,让这家人日子有了盼头。 2006年,阿里木江攒了5000块,找到毕节学院,说想帮贫困学生。学院看他真诚,设了个“阿里木助学金”,每年都能帮几个孩子读书。 2007年,他又在贵州大学弄了个一样的助学金。同年11月,大方县有小学缺书包和国旗,他买了181个书包和一面国旗,骑马翻山送过去,孩子们高兴得不得了。 他自己日子过得可不讲究,租的房子漏雨,衣服穿得破破烂烂,吃的最多是馕饼泡水。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他都带着烤炉去灾区,给救援的人烤吃的。 2011年,他上了“感动中国”,穿着借来的西装领奖,腼腆得像个孩子。可荣誉没让他飘,羊肉串还是五元三串,十年不涨价。 现在,阿里木江五十多岁了,还在毕节街头摆摊。学生喊他“阿里木大叔”,他就多给几串肥肉。街坊叫他“活菩萨”,他摆手说:“当年没人帮我,我哪有今天。” 他捐了20多万,帮了几百个学生,自己账户却老是没几个钱。靠着一串串羊肉串,他把希望传给了无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