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王世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王世充的先祖原是氐族人,居住在秦岭一带,王世充的高祖名叫支光,后因避隋文帝杨坚讳改为支顺,仕至汴州长史。
早年失去父亲,母亲带着他改嫁给了河南郡霸城县的王氏家族,按当时氏族等级体系,王氏地位远高于支氏,因此支道明被迫舍弃本姓改随母姓。
就是王世充的父亲王显示,王显示长大后凭借后父的荫庇也在隋朝官场上获得较高位置,官至汴州司马,王显示在任内政绩卓著,连年发放州仓粮食赈济灾民深得民心。
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王世充,自幼聪慧过人,又因有王氏儿子的身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学习勤奋渴求知识,不仅精通典籍,还研习兵法、天文、卜筮等学问,可谓博览群书,王世充还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冒险的个性。
放弃依靠父亲的军职的他,避开既定的仕途,选择从军立身,在军旅生涯中,王世充频频建功立业,最终官至左翊卫员外郎,正式步入上层社会,当时的翊卫郎是禁军高级将领,地位极为显赫。
隋朝动荡时期的王世充先后平定河南豫章、江都等地的农民起义,以果决残酷而闻名,他利用镇压农民军的战功,收编了大批死士,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
大业十年王世充奉诏讨伐北方农民军领袖孟让,生擒其十多万众,此战一举拓展了王世充的势力范围,他也藉此在朝中位列重臣。
当突厥军队围困隋炀帝于雁门之时,王世充闻讯亲率水军北上营救,日夜兼程以示忠诚,虽因突厥主动撤退未实际交战,但杨广对王世充的举动十分感动,决定重用他镇守东都洛阳。
之后王世充权倾朝野,几乎专擅大权,连皇太子也对他毕恭毕敬,王世充称帝后,因为狭隘偏执、猜忌成性的性格逐渐显露。
把持朝政的他处决或者贬黜不同意见的臣子,导致群臣对他愈发不满,在国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王世充的昏庸作为使局面雪上加霜,引发政权内部的支离破碎。
李渊也建立起唐朝政权,大破王世充军于河桥,一时间关中诸侯纷纷倒戈,王世充被迫退守洛阳危在旦夕。
作为最后的救命稻草,王世充向东部的割据军阀窦建德求援,却终究未能改变败局,最终王世充开城投降不久被杀,政权也随之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