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左宗棠连夜逃亡,赶往巡抚胡林翼营中避难。然而,胡林翼却对他说:“皇上下旨杀你,我只能保你一时,唯一能救你的,整个大清就只有一个人了。”
1859年的一个夜晚,湖南永州突然传来一阵骚乱,原来是左宗棠带着随从匆匆离开了巡抚衙门,一路奔向好友胡林翼的营帐。
这一切都源于前几日左宗棠在长沙,掌掴了樊燮的一耳光,如今皇上下旨追缉他,他只得仓皇出逃。
胡林翼身为左宗棠的老友,当然不会对他见死不救,但他也明白,想要平安度过这场风波,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
左宗棠需要借助一个更大的力量,也就是身在京城的御前大臣肃顺。
左宗棠起初并不相信,一个与自己毫无交集的满洲权贵,怎会为一个汉人出头?
但胡林翼向他保证,肃顺乃是个重才的明君,他会公正判断是非,于是左宗棠决定孤注一掷,托人送信给肃顺,说明自己被迫害的详情,恳请他出面相助。
与此同时,曾国藩、郭嵩焘等人也联名致信给肃顺,力荐左宗棠的才能,他们指出,左宗棠之所以遭到攻击,实因为官文一派妒忌他的功劳,朝廷若错杀忠良,势必会造成汉族官员的不满。
肃顺看后深以为然,决定帮助左宗棠渡过这场危机,事出突然,肃顺也需要时间酝酿,为了争取时间,胡林翼建议左宗棠暂时隐匿起来。
左宗棠便带着几个心腹,化名“张三,李四”混迹在永州乡民当中,他们住在一户农家破旧的茅屋里,白天到田间地头帮着农活,借此避开追捕。
这期间,肃顺上奏数次,为左宗棠开脱,他指出樊燮初来乍到便无礼左宗棠,左宗棠不过是一时气愤,官文等人则是有意陷害,企图削弱湘军。
肃顺用巧妙的笔法渲染左宗棠“忠勇之才”,说他若遭祸,势必会造成人心涣散。
咸丰帝本就不熟悉左宗棠,再听肃顺这样一说,也就打消了诛杀他的想法,不久,圣旨传出,左宗棠升为四品京堂候补,可以返回湖南视事。
于是左宗棠以扫除污名的姿态凯旋而归,官运亨通。
樊燮虽未受重罚,但也被革去了兵权,他对此颇为不满,暗地里找人帮他报复左宗棠,好在左宗棠心思深沉,早有防备,每每有暗箭向他射来,都被他巧妙化解。
左宗棠深知,只要还在湖南一日,他和樊燮之间的恩怨就难以化解,于是他请调北京,希望远离纠纷。
咸丰帝亦怕湖南再生波澜,批准了他的请求,任命他入京为候补。
北京对左宗棠来说是个全新的环境,他暂时放下了与樊燮的恩怨,全心投入学习,在肃顺的提携下,他终于如愿以偿,晋身内阁,成为咸丰帝的左右手。
多年后,樊燮的儿子樊增祥上任云南巡抚,他历数父仇,正想设计陷害左宗棠报复,谁知左宗棠已经是个功成名就的顶尖大员,轻易不可动辄。
樊增祥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妙计,他奏请朝廷,派左宗棠出任云贵总督,以便监督。
左宗棠二话不说就接受了任命,樊增祥准备在半路埋伏,将他一网打尽。
出乎他意料的是,左宗棠不仅到任安然无恙,还大力提拔了他,与他建立良好关系,原来左宗棠早已看出樊增祥的用心,所以想以德报怨,化干戈为玉帛。
从此,左宗棠和樊家的恩怨终于全然化解,樊增祥也由衷佩服左宗棠的气量与胸怀。
两家结为姻亲,湖南和云南的联手,为大清王朝兴旺发达,作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