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哈尔滨一位20岁小伙子因车祸离世,他的心脏被移植给了一位57岁大叔杨孟勇。可出乎意料的是,手术成功,大叔出院后的种种行为,把家人吓坏了,就连医生也直呼神奇...... “老杨像被鬼附身了!”。妻子李广萍直到现在还能想起,丈夫出院后的反常。 1980年,37岁的老杨晕倒在了工厂,被确诊为心脏病。 他的心脏扩张到正常人的两倍大,稍微一活动就喘不过气。 在治疗期间,强心针从一周一针到一天两针,全身浮肿,连穿鞋都费劲。 这样的治疗方法最多只能维持一年,唯一的办法就是“换心脏”。 换心脏不是那么简单,直到2000年1月,一名26岁小伙因车祸脑死亡,家属同意捐献心脏。 2000年1月14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手术室里,主刀医生夏求明带着团队奋战6个小时,将这颗“年轻的心脏”移到了老杨的体内。 57岁的杨孟勇,成了当时全国最年长的心脏移植幸存者。 他术后恢复的非常快。 第三天,他就能下床溜达,一周后,吵着要出院。 但真正的“奇迹”,是回家后逐渐显露的。 从前连买菜都嫌麻烦的人,现在天不亮就往菜市场钻,还为几两缺斤少两和小贩吵得脸红脖子粗。 过去穿深色中山装、头发乱糟糟,如今衬衫必须熨得笔挺,半个月就往理发店跑。 最让她崩溃的是脾气,有次她端来洗脚水,杨孟勇突然踹翻盆子大吼:“你想烫死我?” 可转头,他又抱着零食袋边吃边看球赛,活脱脱一个“老男孩”。 杨孟勇还迷恋上了运动,清晨公园跑圈、晚上广场舞。 62岁时竟报名器官移植者运动会,100米短跑、800米长跑、铅球全全都参加了。 种种表现,根本不像做过大手术的人。 术后不久,他写出20万字自传体小说《活下来再说》,还出版诗集《太阳传说》,里面全是“热血沸腾”的句子,和术前阴郁的文字判若两人。 杨孟勇惊动了整个医学界。 主刀医生夏求明也懵了:“术前检查没精神病史,术后变化只能用‘医学奇迹’解释。” 但实际上,心脏含有神经细胞,可能携带供体记忆。 有医生认为,杨孟勇的改变源于心理重生。 知道供体是年轻人后,他潜意识里模仿对方。 对此,你怎么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