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晚年曾言:“我之所以会失去江山,罪魁祸首只有一个人”。这人是谁,为什么蒋介石会把国民党失利的责任推到他头上呢?他到底该不该为国民党的失败负责呢?
晚年的蒋介石,曾私下里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之所以最终失去了江山,罪魁祸首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李宗仁”。
1926年,年仅38岁的蒋介石出任北伐国民革命军的总司令,这是他仕途生涯中的第一个高峰。
与此同时,桂系军阀李宗仁,则担任革命军第七军军长,两人第一次见面,便互相留下了不好的第一印象,尤其是李宗仁对这个,曾被广东都督废黜的小军官颇感轻视。
然而,军职责令如山,李宗仁只能故作笑脸,暂时压抑自己的不满,一日,蒋介石突然传召李宗仁进办公室,开门见山地提出要与其拜把子结为兄弟。
李宗仁立刻看穿了蒋介石的用意,是要笼络自己,借助桂系力量巩固他自己尚不稳固的地位。
李宗仁礼貌地推脱了几次,但蒋介石强势地拉过他的手,硬要完成这场戏剧性的义结金兰。
他心中早已升起警惕,但终究不得不从命,这一场被迫的“兄弟盟誓”,让双方的关系日趋糟糕。
北伐取得胜利后,蒋介石如愿以偿,依靠桂系军队成为军阀中实力最强的一派,1926年,孙传芳部队突然袭击蒋介石,险些将其打垮。
1937年,蒋介石为团结力量对日作战,与李宗仁达成和解,李宗仁率桂系旧部立下赫赫战功,威望日益上升。
蒋介石深感威胁,又将他调往文官岗位,削弱其军权,李宗仁忍辱负重,直到战事吃紧,才重新出山。
国共内战后期,蒋介石为争取民心,不得不禅让总统之位于与宗仁,但他已对腐败无能的国民党心灰意冷。
蒋介石对李宗仁颇为怨恨,甚至策划政变重新掌权,但都以失败告终。
1949年,国民党在渡江战役中溃败,蒋介石仓皇出走台湾,他一生愤恨李宗仁的“忘恩负义”,认定他是自己失去大陆的罪魁祸首。
但事实上,国民党失败的原因远比这更复杂,蒋介石的独裁专制,国名党的腐败无能,使他日益失去民心,这才是根本原因。
晚年的蒋介石将失败的起因简单归咎于李宗仁,实际上是一种自我辩解和心理安慰。
李宗仁也确实犯下错误,但他始终忠诚爱国,为国民党力挽狂澜,两人本可以并肩作战,最终却笼罩在猜忌与敌意中,历史悲剧的根源,不仅在个人,更在于时代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