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一个地主婆变卖了所有家产,支持儿子抗日,儿子拿到钱后瞬间失联。几年后,地主婆意外在报纸上看到儿子的消息,原来这么多年他骗了自己。 “我的好儿子,娘很欣慰,娘会听你的好好活下去的” 王毕氏流下的泪水浸湿了手里紧紧攥着的报纸,但此时此刻的她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与骄傲。 因为报纸上赫然写着“王凤阁被处死”的大字,虽然这样的消息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是打击、但对于王毕氏来说更多的是为儿子为国捐躯、誓死不降的骄傲。 1932年的一天,王毕氏东奔西走了好几天,当回到家中之后,便将一个包裹拿了出来,交给王凤阁。 “儿子,我把家里所有的财产都已经变卖了,娘知道你要打鬼子,娘帮不了你什么,但这些你拿着,打仗也是要花钱的” 原来母亲近几日早出晚归都是为了这些,王凤阁伏在母亲身前,拉着母亲的手,坚定的诉说着。 “娘,你放心,我到了战场一定多杀日本鬼子,绝不给您丢脸,我离开后,您一定要好好活下去,不管今后我发生什么,都不要管我” 看到儿子能有如此决心,王毕氏内心非常开心,但她也知道,战场上都是真枪实弹,随时都有可能牺牲。 因此便安慰道“娘答应你,但你也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娘等你回来” 第二天一大早,王凤阁就带着母亲的期望出发了,然而这一走就是永远,此后的他再也没有回来。 王凤阁的家庭在当地是出了名的显贵,家里不仅是大地主,还有一个教书的爹,自幼不仅生活殷实还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但王家与一般的大地主头子不一样,从来不干迫害人民的事情,教育孩子也都是“精忠报国” 随着日军的侵略,百姓都遭受着日军的迫害,而日军为了统治被他们占领的地方,通常会与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勾结在一起。 但是王家是坚决不会与日本人勾结在一起的,对于日本人更是憎恨到了极致。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的所作所为已经激起民愤,各地爱国志士便揭竿而起,投入到抗日救国的行动中,王凤阁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而母亲王毕氏也在他抗日的过程中也极尽所能。 王毕氏虽然是一介女子,但在国家大事面前还是能够明辨是非的。战争开始后,她四处奔走,变卖财产,自发给当地的抗日军队送去补给。与此同时,她还号召族人,全力支持抗日,鼓励上战场杀敌。 所以当儿子要离家到祖国其他地方作战时,她毫不犹豫的支持。 但当王凤阁离家后,他们很快就断了联系,至于他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是死是活也不得而知。 而此时的王毕氏因支持抗日倾尽所有,家里也落寞了,生活也大不如前,而如今儿子又不知所踪。 因此过去的一些富人旧友便冷嘲热讽说“好好的家产都没了,即便支持抗日又怎样,如今还不是孤家寡人” 一晃5年过去,王毕氏没想到在次得知儿子的消息,却是死亡通知。 原来,王凤阁在离家后,一直进行抗战。1937年,在与日本关东军作战过程中,驻守要地的他誓死不降,即便日军以妻儿性命威胁,也没能动摇他的决心。 但当时日军屡屡进攻,王凤阁带领军队尽管拼死抵抗,但最终还是被日军给抓了。身负重伤的他在被敌人抓捕后,被砍头示众,而一起被处决的还有他的妻子和儿子。 在国家危亡的时代,有人为了以及一己私欲卖国求荣,也有人远走高飞不闻不问,也有人虽然地主出身但倾尽所有,是爱国的典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