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新加坡前外长杨文荣出来说实话了!杨文荣表示,在东南亚,没有国家想让中国成为敌人,

新加坡前外长杨文荣出来说实话了!杨文荣表示,在东南亚,没有国家想让中国成为敌人,但也没有国家想让中国太靠近,因为中国太大了,如果距离中国太近,就会失去独立自主。所以在东南亚,有一种平衡大国关系的深层本能。但东南亚国家能够应对一个崛起的中国,从中国市场获益,同时又能以某种形式与中国保持一定距离。 新加坡前外长杨文荣的话其实点破了东南亚国家的一种生存智慧。说白了,东南亚国家心里都有数——中国是搬不走的邻居,跟中国闹翻了,生意没法做;可要是完全倒向中国,自己那点家底又怕被大国虹吸,连说话的分量都没了。这种矛盾心理,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尤其明显。 就拿经济来说,中国连续15年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2023年双方贸易额都到6.41万亿元了。马来西亚的棕榈油、印尼的镍矿、越南的水果,都指着中国市场消化;反过来,中国的机电产品、新能源车也得靠东南亚的产业链配套。 这种深度绑定,让东南亚国家尝到了甜头。但问题在于,中国市场太大了,大到有些国家担心自己变成“经济附庸”。比如越南,2023年上半年从中国进口726亿美元,对美出口却有671亿美元,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中间不少是中国货换了个标签。这种依赖,让东南亚国家既想靠近,又怕被牵着走。 为了平衡,东南亚国家想出了“大国平衡术”。一方面,他们拼命抱紧中国市场。中老铁路通车后,老挝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榴莲、咖啡豆三天就能运到中国;柬埔寨的云壤基地,中国出钱扩建,既提升了柬埔寨的国防能力,又让中国海军在南海有了战略支点。另一方面,他们又悄悄跟美国拉关系。印尼前脚跟中国签了雅万高铁,后脚就从美国买了24架F-15EX战斗机;菲律宾一边在南海跟中国较劲,一边允许美军新增四个军事基地。这种“脚踏两条船”的策略,说白了就是不想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 中国其实挺懂这套逻辑。咱们搞“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像中柬云壤基地,中国只拿部分设施的使用权,所有权还是柬埔寨的。但有个底线——不能损害中国核心利益。菲律宾在仁爱礁搞事情,中国海警船直接用水炮招呼;马来西亚在南海偷偷开采油气,中方一次次发照会抗议。这就叫胡萝卜加大棒:你跟我好好做生意,我给你甜头;你要是踩红线,我也不含糊。 对东南亚国家来说,这种平衡策略其实挺累的。比如马来西亚,一边跟中国说“无意挑衅”,一边在南海搞单边勘探。这种两面性,本质上是想在中美之间“吃两头”。但问题在于,中美博弈越来越激烈,东南亚国家的腾挪空间会越来越小。就像柬埔寨在南海问题上坚决挺中国,结果美国直接撤走了云壤基地的驻军。这种选边站的压力,考验着每个东南亚国家的政治智慧。 长远来看,东南亚国家的这种平衡策略能不能持续?关键看中国的态度。中国现在的策略很清楚:欢迎你跟美国合作,但别踩着我的红线。只要东南亚国家不主动挑衅,中国愿意用市场和投资换稳定。毕竟,一个繁荣的东南亚,比一个动荡的东南亚更符合中国利益。而对东南亚国家来说,在中美之间走钢丝,既要保住饭碗,又要留住尊严,这或许就是小国在大国夹缝中的生存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