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47年,李可染带画作拜见齐白石,齐老坐在躺椅上随手翻看。看过几幅后,齐老突然

1947年,李可染带画作拜见齐白石,齐老坐在躺椅上随手翻看。看过几幅后,齐老突然站起身道:“拿笔来!”然后便在其中一幅《牧牛图》上题了11个字。不料,这幅画作后来竟然卖到了7751万。 当时有个叫李可染的画家从重庆搬到了北平,靠着自个儿琢磨和四处拜师学艺,硬是练出了一手好画功,特别是他画的牛,活灵活现跟真的一样。 那时候北平城里住着位鼎鼎大名的老画家齐白石,七十多岁的人了,在画坛上那可是数一数二的人物。 李可染心里早就把齐白石当成了偶像,可人家大门大户的,哪是随随便便就能见着的。 说来也巧,他有个叫徐悲鸿的朋友,这位徐先生跟齐白石是老交情,看他实在诚心,就帮着牵线搭桥。 他头回见面是在徐悲鸿张罗的饭局上,他见了齐白石紧张得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说话都带着颤音。 齐白石倒是客客气气的,可说到拜师的事就装听不懂,其实老爷子心里明白得很,这些年想拜师的人能排二里地,要收徒弟不光得看手艺,还得看人品。 他也不气馁,往后隔三差五就往齐家跑,说来有意思,齐白石画画的时候也不避着人,他就天天站在旁边看。 看老爷子怎么调墨,怎么运笔,怎么在纸上留白,就这么看了一年多,他自己画牛的本事倒是越来越精了。 转年开春,他抱着自己最得意的几幅画去找齐白石,老爷子躺在藤椅上一张张翻着看,刚开始还眯着眼,等看到那幅《牧牛图》的时候,突然"腾"地坐直了身子。 画里头两个放牛娃骑着水牛,柳树枝上站着几只叽叽喳喳的麻雀,整幅画看着就让人想起乡下的悠闲日子。 盯着画看了半天,突然嚷嚷着要拿笔来,在画上题了十一个字:"可与言,可染弟画,小兄白石。" 这十一个字可不得了,齐白石比李可染大四十多岁,按辈分都能当爷爷了,可他偏要自称"小兄",这是打心眼里把李可染当平辈人看。 更别说"可与言"这三个字,在行里人看来就是说这画里有门道,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拜师的事到这儿就算成了,不过中间还闹了个笑话,他觉得拜师是大事,得挑黄道吉日、备齐六礼才算数。 结果齐白石左等右等不见人来,还当是人家改主意了,后来弄明白原委,老爷子拍着大腿直乐:"咱画画的人不讲究那些虚礼!"就这么着,这对师徒算是正式认了门。 跟着学画的十年里,他的功夫越发精进,画的牛成了招牌,不光形似,更透着股子庄稼人的实在劲儿。 当年那幅被题过字的《牧牛图》,后来在拍卖会上拍出了七千多万的天价,这事在收藏圈里传了好一阵子。 要说这画为啥值钱,懂行的人都知道不光是画得好,齐白石的亲笔题字就是金字招牌,更难得的是这画记录着两位大师的缘分。 现在去北京的中国美术馆,还能看见他的好些作品,里头那股子乡野气息,多少都带着当年跟齐白石学艺的影子。 (信息来源:中国美术馆官网馆藏档案、《齐白石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