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国军师长李碧光被俘,面对审问,他提了一个奇怪的要求:“能否帮我给周恩来发一封电报?放心,电报内容就八个字!” 1949年,李碧光被俘时,表面上是国民党45军312师副师长,可这只是他的“马甲”。他真名叫李唯平,化名李长亨,甚至还有个代号“黎强”。这哥们儿不是普通的国军将领,而是中共派到国民党内部的卧底。出身四川农村,1916年生的他,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种地累死累活,母亲撑着一家老小。那年头,军阀抢粮、日军烧村,他看多了老百姓的苦,早早就埋下了想改变点啥的念头。 青少年时,李碧光接触到革命思想,加入地下组织,晚上偷偷发传单,开会聊救国。1939年,他23岁,正式入党,去了延安抗大。那地方条件苦,住窑洞、睡土炕,吃不上啥好东西,可他硬是咬牙学下来,钻研情报、游击战,还练就了一身伪装的本事。毕业后,组织给他安排了个硬任务:混进国民党中统当内应。 他先在成都冒充商人,靠着会说话、脑子活,搭上了中统的线,认识了成都区长刘国辉。一步步混进去后,他进了中统训练班,成绩好得不得了,很快就当上了区长助理。1946年,成都中统情报老是泄露,他冷静分析,揪出一个日方间谍,立了功,上面更信任他。1947年,国民党抓地下党抓得凶,他想了个招,叫“提公因数”——得有多人指认才能抓,保下了不少自己人。 这活儿风险高得吓人。有次审讯,一个被抓的家伙说他像在延安见过,他赶紧说那人“精神有问题”,糊弄过去。他的身份连老婆都不知道,家里人还以为他真投了国民党,整天提心吊胆。到了1949年初,他被调到南京当副师长,本来是要跟国民党去台湾接着潜伏,可解放战争打得太快,他没走成。 1949年4月,解放军渡江作战,李碧光带的312师没怎么抵抗就投降了。他被押到战俘营,周围全是国民党俘虏,可他一点不慌。几天后,88师补充团团长钱申夫来查营,这俩人当年在延安一块儿上过课,算老熟人。李碧光瞅准机会,隔着铁丝网喊:“我是李唯平!”钱申夫半信半疑,他接着说:“帮我给周恩来或董必武发个电报,就八个字:‘我党有无黎强同志’。” 这八个字听着简单,其实是个暗号。李碧光用这句问组织:你们还认不认我这个“黎强”?他潜伏十年,怕组织以为他变节了,或者档案丢了,得确认身份。钱申夫琢磨半天,觉得这要求太怪,但还是上报了。两天后,中央军委回电:“速送黎强同志来北平。”这下全明白了,李碧光真是自己人,十年卧底没白干。 为啥找周恩来?周恩来管情报系统,李碧光潜伏的事归他管,发给周恩来最保险,能直接核实。八个字短是短,可句句关键,既证明身份,又不泄密。这招聪明,也够大胆,一般人哪敢这么干。 李碧光被俘不是偶然,他早知道解放军要赢,投降是计划好的。他在国民党内部混了十年,送出去的情报救了不少地下党,也帮中共躲过好几次风险。比如1947年那次,他搞的“提公因数”方案,直接让国民党抓人没那么顺当,保住了不少同志。他还揪过日方间谍,间接给抗战帮了忙。 到了北平,他跟上级汇报了潜伏经历,交的情报派上大用场。之后,他没闲着,参与了新中国情报和安全工作,教年轻的特工怎么伪装、怎么应对危险。他干活低调,不爱出风头,但贡献实打实。组织给了他荣誉,他却说这是大家一块儿拼出来的。 李碧光这人,胆大心细,信念硬。他一个农村出来的普通人,靠着坚持和脑子,在乱世里干成了大事。他的故事听着传奇,可干的都是苦活、险活,没啥光鲜,更多是忍耐和牺牲。 “我党有无黎强同志”,这八个字不只是问身份那么简单。李碧光潜伏十年,身份藏得太深,连自己人都未必信他。他老婆都不知道真相,周围人看他是个“国民党军官”,这压力得多大?发这电报,是他给自己找个交代,也是在问组织:我这些年的付出,你们看见了吗?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不容易。国民党那边怀疑他,他得装;共产党这边不清楚他,他得忍。十年孤军奋战,最后用八个字把身份亮出来,既是解脱,也是证明。他不是为了名利,纯粹是信那句“救国救民”,这才撑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