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96年,山西一名中年男子去旧货市场淘书。突然,他被旧书中滑落的几张泛黄的纸片

1996年,山西一名中年男子去旧货市场淘书。突然,他被旧书中滑落的几张泛黄的纸片吸引,后来,居然找出了84张这样的黄纸。他激动地问摊主:“老 板,怎么卖?”精明的摊主狮子大开口:“3000元!”没想到,男子说:“行,帮我保管好,我马上去筹钱!” 1996年,山西太原南宫旧货市场,一个普通的中年男子在淘书时有了意外发现。那天,他在书摊前翻看旧书,几张泛黄的纸片从书页间滑落,上面“阵亡”两个字让他愣住了。这些纸片不是普通的废纸,而是太原战役中阵亡将士的未送达通知书,一共84张。他叫王艾甫,退役军人,退休检察官出身,当时就决定要把这些纸片买下来。摊主开价3000元,这在90年代可不是小数目,但他没多想,果断筹钱买下,把它们当成宝贝带回家。 这些纸片到底有多重要?太原战役是解放战争里一场硬仗,打了半年多,无数战士牺牲,可因为战乱,很多阵亡通知书都没送到家属手里。王艾甫年轻时当过兵,见过战友牺牲后家属却不知道的遗憾,这事一直扎在他心里。他觉得这些纸片不是死的,是烈士的魂,是历史的债,他得替他们还上。所以,他下定决心,要为这84位烈士找到亲人,让他们的名字不再孤零零地躺在纸上。 可这寻亲的路,哪有那么好走啊。他先跑去相关部门问,档案早没了,没戏。他又去查烈士陵园的记录,按着地址一封封寄信,可大多没回音,像扔进了大海。他不死心,掏自己的积蓄,跑遍山西的村子去找,可地址变了,村子没了,人也找不着。好多年下来,他找到的亲人屈指可数,进展慢得让人绝望。直到2005年,媒体报道了他的事迹,社会上才炸开了锅。志愿者来了,线索多了,寻亲才算有了点起色。 第一个找到的烈士叫郝载虎。通知书上的地址因为错字和村名变更一直没送出去,志愿者核实了好久,终于确定了位置。王艾甫带着通知书去了郝载虎的老家,村民听说烈士的消息,夹道欢迎,烈士的堂弟抱着通知书哭得停不下来,说多亏王艾甫让哥哥回了家。这一下,给了王艾甫莫大的动力。后来,寻亲的队伍越来越大,到2024年,他和志愿者一共找到52位烈士的亲人,还有32位没找到。他还查到一本登记册,上面有800多位烈士的名字,总共为201位找到了亲属。 这28年,王艾甫没少吃苦。中风后身体不行了,他还撑着建网站,把烈士信息放网上让更多人看到。他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连电影《集结号》都受他启发。现在,他84岁了,还在为最后32份通知书奔波,誓要把这事干到底。他常说,这些烈士不是数字,是活生生的命,他们的亲人等了几十年,总得有个交代。 他这事干得值不值?值!不为别的,就为那些烈士的名字能被喊出来,能被亲人记住。到今天,他还在忙活,手里的32份通知书还没送完。他不怕累,就怕时间不够。他说过,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就得把这事干完。这不是啥豪言壮语,就是个退役老兵的实在话。可你说,这最后32位烈士的亲人,能不能找到?这事还能不能有个圆满的结局?王艾甫的故事,讲到这还没完,咱们也只能陪着他一起等答案。

评论列表

ehoo
ehoo 3
2025-05-15 22:00
集结号走进现实,拿命换来的荣誉成了一张张废纸。
ehoo
ehoo 2
2025-05-15 21:58
集结号,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