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入列世界遗产名录的云冈石窟一条消息引发公众关注——
一枚流失多年的佛眼重回云冈石窟,捐献者是山西太原市民田亦军先生。
蘑菇、甜筒?
这是时隔40年后,又一枚佛眼回到云冈。
1985年7月,云冈研究院(时称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曾收到美国人史克门先生捐赠的一枚云冈佛眼,是云冈逾百件流失海外的造像中,第一件回归的文物。
这次佛眼再回云冈,也激发出公众的兴趣点,“这枚佛眼太像一个蘑菇哇”、“和冰激凌甜筒一模一样”。
不过也有人疑惑,这枚回归的佛眼,和自己手头的收藏品非常相似,会不会搞错了?
5月15日,就这次佛眼的回归,橙柿记者联系了云冈石窟研究人员。
安装佛眼的石窟造像
千年佛眼被收藏多年后捐出
有人困惑,这样的“蘑菇”手里好几个
橙柿记者了解到,负责这次佛眼捐赠工作的,是山西省灵岩云冈石窟保护基金会理事长赵昆雨老师。
他介绍了这枚佛眼的前后事:2006年大同古城改造前,田亦军先生赴大同出差,路经古玩摊点,看到一枚像蘑菇的陶器。
双眼丢失的石窟造像
当时卖家也不知这是何物,田先生买了它带回继续研究。
时光一晃近20年过去,一天,田先生偶读一篇文章,介绍藏于日本京都人文研究所的云冈第8窟陶眼。
田先生非常欣喜激动:第8窟陶眼,与自己早年买来的“蘑菇”极其相似。
他立刻与云冈研究院取得联系,表示愿将这枚“蘑菇”无偿捐赠给云冈石窟。
山西省灵岩云冈石窟保护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向橙柿记者介绍,通过基金会的努力,目前,这枚捐赠来的器物,已送到云冈研究院收藏与研究。
经过鉴定,这就是一枚云冈佛眼,年代应为千年前的辽金年代。
橙柿记者注意到,这枚佛眼引发公众关注后,也有质疑声。有收藏爱好者提出不同意见,“这枚佛眼存疑!谨慎对待。”
这位收藏者告诉橙柿记者,“有点收藏经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问题。”
还有其他质疑者称,这应该是瓷拍(陶艺制作模具),也可能是一种研磨器。
橙柿记者注意到,有人甚至亮出好几枚宝贝,与佛眼很相似。
云冈专家回应:
这就是千年前的云冈佛眼
橙柿记者了解到,云冈石窟有很多佛像的眼球,在早年已遗失,有的是自然失落,有的属人为盗挖,大佛脸上留下漏斗形的空洞穴,与所捐赠佛眼的蘑菇状形制非常契合。
赵昆雨介绍说,佛眼被护送“回家”后,云冈研究院领导予以高度重视,组织省内外著名陶瓷研究专家进行了评鉴。
1985年史克门先生捐赠的云冈佛眼
目前,云冈石窟博物馆共藏六枚佛眼,最大的一枚来自史克门先生捐赠,其余5件器小形异,1件是在1992~1993年云冈窟前考古发掘中出土于无名窟前,其余4件均由社会征集。
专家们参照这些实物,另结合流失在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的第8窟两枚佛眼图像资料,进行比对研究。
最终认为,田先生捐赠的藏品属云冈佛眼,时代大致为辽金时期。
当然,鉴定过程中也提出一些假设与质疑,最后都被排除。
比如,鉴于该器物极好的握持感,有人提出研磨器一说。
但研磨器要想达到研磨效果,一般都制成两个粗齿面,如旧时生活用的碾盘。
而此眼球表面,并未遗留明显的“研磨”痕迹。短矮的颈部,也不适合发力。
另有假设其为制陶用的瓷拍。但瓷拍的使用年代,以及自身重量,并不支持这种说法。
赵昆雨告诉橙柿记者,“大家有不同观点,都属正常。这些观点其实在鉴定时,我们也考虑到了并进行了排除。
“不过,我们也注意到网友所亮出的东西,和这次捐献的佛眼,其实是有一定差异的。”
他指出,有兴趣的话,可以对比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第8窟两枚佛眼的图像资料,大家就一目了然。
赵昆雨表示,利用这次佛眼捐献机会,我们云冈石窟还有一个目的:唤起全社会收藏爱好者对文物的敬仰之心,亮一亮手头的宝贝,这是有益的事。
基金会人士:
为云冈石窟研究保护“化个缘”
那么,这枚千年佛眼为何流失到民间?
有云冈当地人士称,小时候家住在云冈石窟附近,老人说,大佛两个眼睛珠子,是被日军侵华时被挖走的,传说两个眼睛珠子都是夜明珠。
赵昆雨向橙柿记者介绍,这次收到的佛眼,从胎土胎质上,在大同历史上都有迹可循,
比如离云冈不到五公里的地方,有古代青瓷窑遗址,就是烧制类似器物。
双眼被盗的石窟造像
20世纪的1915-1925年,是云冈佛教造像被盗最猖獗时期。
外国古董商看好的是佛像,而老百姓以为大佛眼球是夜明珠什么宝贝,偷盗下来后结果卖不了,就搁在家里,一晃就是几十年了。
为了谨慎,云冈研究院先后经过两次专家论证,大致上把佛眼定为辽金时代。
当然,民间有高人,欢迎网友或藏家们提出更好的意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高水平的不同声音,如让佛眼的研究落到实处,这也有意义。
那么,在辽金代时期,云冈石窟究竟补凿了多少眼球、历史上丢失了多少、现存又剩下多少。
丢失后,佛眼残迹直径深度形状等数据和课题研究,这些都需要庞大经费来支持。
赵昆雨希望通过橙柿互动为云冈基金会“化个缘”——
希望云冈石窟研究能引起社会更多关注,给基金会带来善心善意,让流失佛眼继续回归。
山西省灵岩云冈石窟保护基金会的成立,还不到半年时间,主要从事云冈石窟的保护、研究及弘扬事业。
希望对文化遗产有爱心、有实力的企业家和社会精英阶层,来关注这个基金,并参与到云冈研究保护中来。
希望这枚佛眼的回家,引领呼唤广大爱好者与公民,一起为守护历史文化遗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