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晋元帝司马睿:被“王与马共天下”支配的一生 今天我们来聊聊东晋的开国皇帝晋元帝司

晋元帝司马睿:被“王与马共天下”支配的一生 今天我们来聊聊东晋的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这位历史人物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与悲剧的色彩。 司马睿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背后离不开他的“超级智囊团”——王导与王敦兄弟。在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北方战火连绵,作为西晋皇族的司马睿被派往建康镇守。然而,刚到江南,他就遭遇了尴尬的境地。当时江南的名门望族对他并不看好,觉得他地位低微,根本不愿意来拜见他。面对这样的局面,司马睿感到十分苦恼。幸好,他身边有个足智多谋的王导。王导意识到,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要找到一个突破口。于是,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公元317年三月初三,正值当地的传统节日,百姓和官员们都到江边求福消灾。王导巧妙地安排司马睿坐上华丽的轿子,高高擎起琅琊王的旗号,仪仗队鸣锣开道,自己和王敦则侍立在两旁,北方来的大官和名士骑着高头大马,组成了一支气势磅礴的队伍。他们故意选择了建康最繁华的街道,轰动一时,整个城市都被吸引了过来,围观的人群如潮水般涌动。江南著名的士族地主顾荣等人见到如此盛况,看到王导和王敦对司马睿恭敬有加,心中暗自惊慌,纷纷出来迎接。这一举动让司马睿在江南士族中的威望迅速提升。王导趁热打铁,建议司马睿拉拢顾荣和贺循这两位名士,司马睿立即采纳了这个建议,二人欣然接受了官职,并在士族中大力推崇司马睿。自此,江南的士族纷纷支持他,司马睿在建康的地位稳固了下来。 除了拉拢南方士族,王导还建议司马睿救济北方逃到江南避难的士族,并将其中有名望的人吸纳到王府中。司马睿听从了这个建议,前前后后吸纳了大量北方人才,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他对王导感激不已,甚至感慨地说:“你就是我的萧何啊!” 公元317年,西晋彻底崩溃,司马睿在建康即位,重建晋朝,史称东晋。登基那天,发生了一件小插曲。司马睿看到王导要给自己行大礼,竟然走下殿来,拉住王导,要他一起到御座上接受百官朝拜。这一幕让众人惊掉了下巴,封建时代,臣下和皇上同座的道理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王导急忙推辞:“只有太阳高高在上,万物才能得到它的煦照。如果太阳与普通生物在一起,生物还能得到它的照耀吗?”这一番话让司马睿十分高兴,也就不再坚持。 司马睿登基后,为了感谢王氏兄弟,他对他们特别尊重,封王导为尚书,掌管朝内大权,让王敦总管军事,王家子弟在朝中占据重要位置,民间流传着“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意指东晋的江山是王氏与司马氏共同拥有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司马睿心中渐渐不快。他虽然是皇帝,却始终被王家压制,权力被架空。于是,他开始引入刘隗、刁协、戴渊等人为心腹,试图压制王氏的权势。这一举动引发了王敦的不满,公元322年,王敦以诛刘隗为名,在武昌起兵,直扑石头城(即建康)。王导为了保全王氏家族的利益,暗中支持王敦。王敦攻入建康,杀害了戴渊等人,刘隗则投奔了石勒。司马睿面临惨败,无奈之下对王敦说道:“你如果想当皇帝,早和我说啊,我把皇位让给你,还当我的琅琊王去。何苦让百姓跟着受苦呢?”司马睿几近哀求,但这并未能平息王敦的野心。王敦自封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司马睿的皇帝身份彻底沦为摆设。 面对无法撼动的王氏权势,司马睿的命令难以传达出宫,渐渐地,他忧愤成疾,卧床不起。他曾想任命司徒荀组为太尉,兼领太子太保,以参与朝政来钳制王导,但荀组受任不久便病重去世,司马睿愈加忧伤,病情也随之加重。公元323年1月3日,晋元帝因忧愤病逝,享年47岁,在位仅六年。 司马睿的一生,前期依靠王氏兄弟的扶持登上皇位,后期又被王氏势力压制,虽然名义上是皇帝,却无实权可言。他试图平衡各方势力,却引发了王敦的兵变,导致朝政混乱。然而,他所建立的东晋,延续了晋朝的统治,在江南地区维持了汉族政权,算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尽管其一生充满波折与无奈,但他在历史舞台上的角色,仍然值得我们深思与铭记。#分享历史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