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聊聊对檀健次《震耳欲聋》的期待点吧。这两年聚焦边缘人群的电影很多,苦情的也有,特别担心有些人会因此误解《震耳欲聋》。其实从目前物料看,这部电影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这是现实主义题材,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聚焦的核心点是社会正义、为边缘人群发声。再其次,相比剧情片,它其实也算是律政片,探讨司法公正,法庭戏一应俱全。节奏感,叙事性注定非常强。况且律政题材本就匮乏、根据现实题材改编的更屈指可数,这种电影类型片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勇敢彰显社会正义的象征。
第二就是檀健次的演技期待。檀健次是多好的演员无需赘述了。但是确实很少有机会看他在大银幕上施展。《被我弄丢的你》确实不错,演的也好,但是作为爱情片在演技层面空间有限。那依然不是檀健次完整体的演技呈现。《震耳欲聋》作为现实主义题材,对社会现象的触碰,对人性灰度的深挖,都决定了檀健次饰演李淇的难度,同样也决定了檀健次必须靠演技去托举电影核心。
而第三点同样跟檀健次有关。就是开始我特别担心《震耳欲聋》拍成了一部完全正能量的片子,就是照本宣科,皆大欢喜。但看了影片物料就特别踏实了。尤其是聚焦檀健次饰演的李淇人物,他是律师,伸张正义,但是他本身的过往跟经历,甚至是利益关联,就决定了他是有人性黑暗面的。尤其是角色的设定,本身出身听障家庭,他也是经历了从原生家庭叛逃,然后把律师职业当作筹码,而后面因为经历了一些事情,才有了自我的认清转变。
这种人物故事的自私性,包括个体抉择跟挣扎,决定了檀健次将有大量的表演空间,甚至不是对手戏,而是剖析自我,展现人性沟壑,迷茫与困顿的独角戏,对演员而言这是表演难点,但对檀健次而言更是演技释放与跳板,他会更多维的让我们看到。在可塑性、在细腻度之外,他表演上的爆发力,情绪戏上的刻度与流转。
综上就是《震耳欲聋》让人期许原因,包括檀健次选择这部电影的勇气。让我相信这部电影无论是从立意还是想要呈现的形式,都将是焕然的。当然也希望檀健次这般勇敢跟与追求的演员被多多看到吧。不安于舒适区,用十余年的努力与奋斗,走到大众面前,走到银幕上,去追求演员理想与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