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万万没想到,巴西总统前脚刚走,后脚就签了笔大买卖!5月13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

万万没想到,巴西总统前脚刚走,后脚就签了笔大买卖!5月13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北京会见了巴西总统卢拉,当场敲定伊拉塞马波利斯工厂7月正式投产,一口气上马三款车型,年产能直冲5万辆。这厂子一开,巴西直接多出800个就业岗位,年底前就能上岗。 这还不算完,长城还承诺未来十年再砸60亿雷亚尔(约76亿人民币)扩建产线,加上之前投的40亿雷亚尔,总共100亿雷亚尔(约127亿人民币)全砸在巴西这片南美热土上,属实不多见。 最绝的是长城立下的军令状,2025年整车零部件本地化率要干到60%,这意味着以后在巴西生产的长城车,大部分零件都得用当地的,比如发动机可能来自圣保罗州的供应商,座椅皮革说不定出自里约热内卢的工厂。 这操作也不是心血来潮——巴西对进口汽车征收35%的关税,但本地生产的车辆能享受税收减免,再加上巴西是全球第五大锂矿储量国,本地化生产既能规避原材料出口限制,又能降低物流成本,算下来,未来南美国家买长城车,价格说不定真能比中国还便宜。 那这次巴西为啥这么积极?道理很简单:这波合作堪称双赢教科书,800个直接就业岗位只是开胃菜,随着产能提升和供应链完善,未来可能带动超过2000人就业。 其次,长城承诺的100亿雷亚尔投资,相当于给巴西制造业打了一剂强心针,要知道巴西制造业对GDP的贡献曾一度跌到70年来的最低水平,卢拉政府正憋着劲推动“再工业化”。 长城的工厂不仅带来资金,还会引入新能源技术和智能化生产体系,这对巴西汽车产业升级至关重要。 更妙的是,长城计划针对南美路况开发乙醇混动技术,正好契合巴西的生物燃料政策,简直是为卢拉政府的“绿色出行计划”量身定制。 不过,长城这步棋也不是没有风险,巴西被戏称为万税之国,复杂的税制和高昂的工业用电成本可能让初期单车制造成本增加1.8万元,而且比亚迪、大众等竞争对手早已在巴西布局,特斯拉也在考虑建厂。 长城要想突出重围,得靠差异化竞争,此外巴西汽车产业链成熟度较低,关键零部件如电池可能依赖进口,构建本地供应链需要时间和耐心。 但换个角度看,这些挑战也正是长城的机会,通过本地化生产,长城不仅能规避关税壁垒,还能将巴西打造成辐射拉美的出口中心,甚至影响南美市场的技术标准。 这场跨越太平洋的产业迁徙,本质上是中国车企全球化3.0时代的战略突围,不同于传统的散件组装,长城在巴西布局研发—生产—回收全价值链,这种“带着产业链出海”的模式,既能规避贸易保护主义风险,又可形成技术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