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8年,朱元璋下令抄了陈德的家。陈德8岁的孙子对朱元璋说道:“我爷爷为你挡了九箭,我父亲也为大明死在了战场,可为何你还要抄我的家呢?”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此前,朱元璋从一个普通百姓逐步崛起,最终推翻元朝统一全国。在朱元璋的奋斗历程中,有一位心腹大将陈德,为他建立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陈德,字兴国,安徽凤阳人。他出生于一个普通农家,从小勤劳务农。陈德个性热情豪爽,对弱者乐善好施。20岁那年,陈德的父亲因病去世,他挑起了家中的担子,终日在田间劳作,供养母亲与幼弟生活。3年后,母亲也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嘱咐陈德要好好照顾弟弟。为了弟弟,陈德打断了自己文学的梦想,一心一意地种地。
然而好景不长,弟弟染上瘟疫,医药费用巨大。陈德卖掉了家中的田地牲口,可终究还是没有救活弟弟。弟弟死后,陈德心如死灰,觉得人生已无指望。这时,郭子兴的红巾军来到凤阳,陈德毅然加入,投身到推翻元朝的事业中。
在红巾军里,陈德很快以勇猛见长,被提拔为万户。1355年,郭子兴去世后,陈德归顺了朱元璋麾下。
陈德性格忠诚刚烈,在每一场战役中,他都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朱元璋见陈德骁勇善战,便提拔他为帐前先锋,成为大军的箭头。两人也成了好兄弟。
1363年农历正月初一,朱元璋在鄱阳湖与陈友谅展开决战。前一天是除夕,朱元璋却没心思团圆,他凝望着湖面,心中默默祈祷。这时,陈德走到他身旁,拍拍他的肩膀,说:“有我陈德在,明天定会大获全胜,到时我们一起回家过年!”
第二天大战开始后,朱元璋只有20万兵马,而陈友谅却有60万大军。交战初期,朱元璋处于下风,险些丧命。那天正是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在团圆,而他们却在湖面厮杀。
那天,朱元璋所乘坐的战船不慎搁浅,被陈友谅麾下的猛将张定边围攻。张定边箭无虚发,朱元璋身边的护卫个个应声倒下。就在朱元璋命悬一线时,陈德及时赶到,为朱元璋挡住了九箭,力保朱元璋性命。
九箭穿身的陈德倒地不起,奄奄一息。朱元璋抱起陈德,动容地说:“我的兄弟,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今天为我做的一切。只要我建国称帝,必定封你为王侯。”
最终,朱元璋战胜了陈友谅,统一了江南。此战可谓生死存亡,无疑是朱元璋走向帝位的重大转折点。
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他没有忘记许下的诺言,封陈德为杞国公,让他享尽荣华富贵。5年后,陈德因战伤积劳成疾,不幸去世。朱元璋得知,悲痛欲绝,为陈德下令全国哀悼三天。他亲自站在灵前,向这位救命恩人深深鞠躬。
陈德去世后,其子陈镛继承了爵位。陈镛也是一名勇武的战将,曾跟随朱元璋北伐元朝。1387年,陈镛不幸病逝沙场,年仅31岁。此时,陈家只剩下7岁的陈子善一人。朱元璋再次下达诏书,命令陈子善承袭杞国公爵位。可这孩子能撑得住爵位的重任吗?朱元璋默默地叹息。
一年后,朱元璋的心腹大臣胡惟庸意图谋反,事情败露后被杀。朱元璋为查清谋反的同谋,展开全国性的清查。不料,已经去世的陈德、陈镛父子也被牵连其中。
虽然并无证据显示陈德、陈镛参与谋反,但朱元璋还是大怒,下令抄家陈氏全族。他认为,胡惟庸敢反,一定与陈家勾结在一起。当抄家的官兵来到门前,8岁的陈子善挺身而出,对朱元璋说:“我爷爷曾为您挡箭,我父亲也为大明献出生命。望您三思!”
朱元璋沉默片刻,说:“我念你祖上对我有大功,今日只抄你家产,不追究你全家性命,就当是我对陈家的恩赐了。你以后还是过上庶民的生活吧。”
于是,陈子善和他的家人从此隐姓埋名,不再与朝廷为敌,过上了平凡的生活。陈德、陈镛父子虽然被冤枉,但也终究保全了全家老小的性命。多年后,陈子善回想起这段历史时,不禁长叹人生的无常。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