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车门把手,用起来真那么香吗?
最近央视给新能源车的隐藏式门把手做了个大盘点,有优点但也有槽点:
两类主流设计:
- 机械杠杆式:类似跷跷板原理,按一头弹另一头,全靠物理结构硬刚。
- 电子弹出式:靠电机驱动,解锁自动弹出/锁车缩回去,科技感拉满。
现实翻车现场:
- 东北实测:零下 20 度门把手冻住概率堪比手机冻关机。
- 碰撞起火时最要命:电子把手一断电直接装死,耽误黄金逃生时间。
- 侧向撞击测试:某些塑料把手碎得比威化饼干还脆。
国家出手整顿了:
工信部正在搞《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新国标,重点盯三件事:
- 必须保留机械应急开关(参考某些车型的物理备用拉环)。
- 零下 40 度到高温 85 度都得扛得住。
- 碰撞后至少保持半小时供电,给逃生留足时间。
说句大实话:门把手首先是救命工具,其次才是装 X 神器。期待新规能让车企明白——科技可以冰冷,但安全必须热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