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汇洲智能(002122)近日抛出控股股东及高管最高5840万元的增持计划,试图提振市场信心。然而,这一动作难掩公司深陷信息披露违规泥潭的现实——4月28日,公司因虚构业务虚增收入、隐瞒重大关联交易等行为被浙江证监局出具《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次日遭证监会立案调查。受此影响,公司股价连续两日跌停,市值蒸发超15.61亿元。
增持计划紧跟信披风波
汇洲智能公告显示,控股股东和达四方及9名高管拟在未来6个月内增持2920万至5840万元,理由是对公司机床、大模型数据服务等业务的长期看好。
这份信心宣言与监管重锤形成鲜明对比。
浙江证监局调查发现,公司2019-2020年通过虚构互联网信息推广业务虚增营收1.57亿元,其中2020年调减收入9688.56万元,占当期营收的13.42%。更严重的是,子公司热热文化与关联方中科华世通过循环交易虚增利润2249.66万元,且对8987万元借款合同展期等重大事项隐瞒不报。此次财务造假直接导致子公司业绩承诺未达标,触发原股东4143万元补偿义务,暴露出公司治理的深层漏洞。
值得警惕的是,这并非汇洲智能首次触碰红线。其前身天马股份曾因2017年财务造假被投资者索赔4.2亿元,最终支付调解款3.53亿元。2022年破产重整后更名转型,却仍未摆脱“造假基因”。
业绩“变脸”与转型困局
在监管风暴背后,汇洲智能的业绩表现同样堪忧。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营收虽同比增长16.89%至9.37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巨亏3.71亿元。2025年一季度虽扭亏为盈,但2176万元净利润中,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激增106.20%,子公司违约赔偿款增长458.22%,主业盈利能力依旧疲软。
转型阵痛更为明显。公司通过并购热热文化、中科华世进军科技领域,形成的6.48亿元商誉因业绩不达标面临减值风险。存货周转天数高达377天,投入资本回报率跌至-17.7%,揭示出跨界并购后的整合困境。深交所2024年问询函直指其政府补助依赖、应收账款异常等问题,进一步印证经营质量存疑。
投资者维权通道紧急开启
监管处罚落地后,投资者索赔窗口同步打开。律师指出,凡在2020年4月29日至2025年4月29日期间买入汇洲智能股票,并在2025年4月30日后卖出或仍持有亏损的投资者,均可通过法律途径索赔。参考此前天马股份超4.2亿元的赔偿案例,此次维权规模或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