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报导:近年来,甘肃国资国企以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牵引,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在经济运行、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经济运行实现“开门红”,主要指标稳健增长
2025年一季度,甘肃省属企业经济运行呈现良好态势,实现增加值(劳动生产总值)213.38亿元、工业总产值1561.6亿元、营业收入3215.15亿元、利润总额50.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2%、25.3%、14.01%、0.25%。
金川集团、酒钢集团、白银集团等资源类企业通过优化排产、开拓市场,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38.9%、37.2%、7.5%。
兰石集团新增订货29亿元,同比增长42.6%,核能装备订单增长68.44%。
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推进,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甘肃省制定《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部署10个方面46项重点任务,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实行台账式管理、清单化推进。
截至2025年3月,主体任务已完成85%,计划9月底前基本完成主体任务,年底前高质量收官。改革聚焦现代公司治理、市场化经营机制、专业化整合等关键领域:
专业化整合:先后实施煤电、水利、环保等板块重组,新设能化股份公司、润陇环保集团,重组水务集团,推动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集中。
市场化机制: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省属企业绩效薪酬占比平均达50%,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实现全覆盖。
混合所有制改革:2023年完成混改项目11个,引入非公资本13.72亿元,如甘肃电投武威热电公司通过引入外资和混改基金,优化股权结构,实现党建入章。
上市培育:推动甘肃能源、兰石重装等上市公司资本运作,金川集团启动分块上市,兰州助剂厂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
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
甘肃国资国企从传统产业升级和战新产业培育“两端”发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传统产业高端化:实施“三化”改造(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2024年完成投资166.69亿元,金川集团、酒钢集团等企业的智慧矿车、智能工厂项目入选全省典型案例。
战新产业规模化: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70.81%,营收增长59.95%,新能源装机突破5500万千瓦,占比居全国第2位。
酒钢集团智慧电网、金川集团光伏项目等加速推进,储能、氢能装备制造形成产能。
科技创新突破:2024年研发投入111.94亿元,增长10.25%,攻克医用4N无氧铜、高温镍基合金等32项“卡脖子”技术,金川集团镍盐公司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方案获评A+等次。
省属企业拥有有效专利13542件,其中发明专利1902件,科技成果转化率超90%。
央地协同与产业集群发展,开放合作成效显著
甘肃积极深化央地融合,2021—2024年签约央地合作项目396个,累计完成投资4071.81亿元,160个项目建成投产。
省属企业发挥“链主”作用,14户企业牵头26条产业链,带动7000余户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形成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等千亿级产业集群。
例如,金川集团牵头组建铜铅锌资源创新联合体,白银集团铼金属回收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未来发展方向明确,改革攻坚持续深化
2025年作为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甘肃将聚焦以下重点:
产业升级:计划完成“三化”改造投资190亿元、设备更新投资175亿元,培育氢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增速超20%。
科技创新:推动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计划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户以上。
风险防控: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加强债务、投资等领域风险管控,确保改革任务高质量收官。
甘肃国资国企改革通过系统性、协同性举措,正逐步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未来,随着改革任务的全面落地,甘肃有望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