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陈莎)“叮~”,2023年初的一个清晨,某小区监控画面里电梯门缓缓打开,看到闺蜜小张低着头带着口罩快步走出来时,监控室传来小周颤抖的声音“要不是查监控,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是你!”几周后,这起涉案金额达5000余元的入户盗窃案卷宗,摆在了荆门市东宝区检察院普通刑事犯罪检察部检察官的案头。
探查作案的动机与隐情
2023年5月,案件受理后,承办检察官第一时间查看卷宗材料,经过审查发现,待业青年小张应闺蜜小周之邀与其同住,小周为了其方便出入遂告知了智能门锁密码。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张却在之后两次入户盗窃小周的超市购物卡及手提包内的现金。卷宗材料中“1998年出生”“大学本科文化”“无刑事犯罪记录”等字眼让检察官陷入沉思,这与以往的盗窃惯犯作案情况不一样,嫌疑人小张为何盗窃闺蜜财物,是否有什么难言之隐?
为探寻作案动机,检察官仔细审查证据材料,小张盗窃的两张超市购物卡,其中一张400元的购物卡均用于购买了食品及生活用品。这一发现引起了检察官的注意,检察官迅速向掇刀区司法局发出了委托调查函,调查评估报告印证了检察官心里的想法,小张父母均在外务工,家中仅剩14岁的妹妹与年迈的奶奶,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加之自己处于失业状态,生活比较困难。在查实这些情况后,检察官对小张的家庭背景和犯罪原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讯问室里的训诫和挽救
肃静的讯问室里,小张低着头,泪水如断线的珠子不断滑落,承办检察官轻轻递上纸巾,语重心长地对其释法说理。其实在来讯问室之前,检察官就已经拨通了被害人小周的电话,她表示已经获得了赔偿款并愿意对小张的行为表示谅解,希望对小张从轻处理,不再追究她的法律责任。
检察官将被害人的意见告知小张后,小张再次泪流满面,她深知自己辜负了朋友的信任,对自己一时冲动犯下的错误后悔不已。检察官对其耐心开导“你需要为自己的冲动买单,但我们也看到了你的悔过之心,并且你具有自首的减轻、从轻处罚情节,我们会依法对你建议适用缓刑,希望你好好珍惜机会,改过自新!”最终,小张真诚悔罪并签署了认罪认罚具结书。
宽严相济下的法理及温度
2023年11月,检察官综合全案犯罪事实、悔罪表现等,依法对小张以盗窃罪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一审判决采纳了东宝区检察院量刑建议,依法对小张判处拘役五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
告知门锁密码应是友情赋予的信任象征,而非盗窃行为的通行证,我们在为小张感到惋惜的同时,也深知法律绝不能止步于同情。检察官在坚守客观公正立场的前提下情融法理,通过释法说理搭起沟通的桥梁,借助情感共鸣,激发犯罪嫌疑人深刻反省。这不仅是贯彻违法必究的法治原则,守住“严”的底线;同时也是精准把握“宽”的尺度,将教育挽救理念贯穿整个司法过程,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司法实践中“刚柔并济”的智慧。让每个在命运迷雾中徘徊的年轻人,都能感受法治带来的温暖,看见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