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48年,中国的内战已经打了好几年,到了这时候,局势已经很明朗了。共产党领导的

1948年,中国的内战已经打了好几年,到了这时候,局势已经很明朗了。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在战场上占了上风,国民党那边节节败退。东北地区是个大战场,谁能控制这里,谁就能在整个战争里多拿几分胜算。东北不光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工业基础,地理位置也关键,挨着苏联,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那时候,国民党在东北的部队主要守着几个大城市,比如锦州、长春和沈阳。解放军要是想彻底把东北拿下来,就得把这些地方攻下来,尤其是锦州,因为它是个交通枢纽,守住了锦州,等于卡住了东北的咽喉。 那一年9月,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正在忙着准备一场大仗,后来叫辽沈战役。这场仗不是小打小闹,而是要一举定乾坤,把国民党在东北的势力连根拔起。当时的计划是先拿下锦州,把国民党援军堵在外面,然后再收拾长春和沈阳。 整个东北野战军上下都在忙着部署,旅一级、团一级的指挥官都在研究作战计划,争取把每个细节都搞清楚。第七旅的旅长彭明治就是其中一个,他那时候正盯着地图和情报文件,琢磨怎么打好这场仗。 彭明治的指挥部设在玉米地里,炮弹箱当桌子,子弹壳压着作战地图。警卫员小刘蹲在旁边削铅笔,刀片刮过木头的声音混着远处零星的炮响。"旅长,三团说他们缺二十箱手榴弹。"彭明治头都没抬,拿红蓝铅笔在地图上画了个圈:"让后勤老李把咱留着娶媳妇的大洋拿出来,找黑市贩子换。"这话把屋里人都逗乐了,谁不知道共产党队伍里最穷的就是光棍汉? 国民党那边可阔气多了。锦州城防司令范汉杰的指挥部摆着真皮沙发,美国顾问送的电风扇呼呼转。可你再看看他们城里的粮仓,大米白面堆得冒尖,就是不分给老百姓。有个卖烟卷的老头跟我说,国军当兵的拿枪托砸他的摊子,就为抢两包哈德门。等解放军围城第三天,这老头带着儿子摸黑出城,把锦州护城河的水闸位置画得清清楚楚。 要说打仗这事儿,有时候真不能光看纸面实力。国民党守着锦州城墙,上头架着马克沁重机枪,射界标得明明白白。可他们没想到解放军能玩出花来,白天派宣传队对着城墙唱《白毛女》,唱得守军心里发毛;夜里组织突击队挖地道,挖出来的土正好给炮兵堆掩体。有个被抓的国军排长交代,他们连长听见地底下的动静,硬说是闹耗子,结果耗子把城墙根给啃塌了。 长春围城那会儿更邪乎。郑洞国给蒋介石发电报要空投,结果降落伞十个有八个飘到解放军阵地。战士们打开箱子一看,全是美国罐头和威士忌。炊事班老班长王麻子有主意,把牛肉罐头搅在棒子面里蒸窝头,香得战士们直喊"蒋介石运输大队长万岁"。后来国军士兵饿得翻墙投降,第一句话都是"给口带肉味的窝头就行"。 有人总说共产党能赢是靠人海战术,这话说得跟瞎子摸象似的。沈阳战役那阵子,国民党五个师挤在城里乱成一锅粥,解放军倒是化整为零。炊事员背着铁锅能穿插,文工团员拎着快板能侦察。最绝的是有个叫二柱子的通信兵,假装卖糖葫芦混进沈阳城,把国军炮兵阵地摸了个底儿掉。回来时候糖葫芦杆子里塞的情报,比杆子本身都重。 彭明治后来跟我讲,总攻锦州那天早上特别冷,哈气在眉毛上结霜。突击队的小伙子们把棉袄反穿,白布里子当伪装。信号弹刚上天,就听见城墙根底下"轰隆"一声,哪是什么炸药包啊,是之前挖的地道终于通了。国民党兵抱着美式冲锋枪缩在碉堡里,压根没想到解放军能从地底下钻出来。有个新兵蛋子刚露头就喊"缴枪不杀",结果碉堡里扔出条武装带,上头还别着半块没吃完的压缩饼干。 现在想想挺有意思,当年坐在汽车里的国军将领,可能到死都没弄明白:为什么坐吉普车的跑不过穿草鞋的?为什么美式钢盔挡不住老乡的唾沫星子?我爷爷那辈是东北跑马帮的,他说得实在:"蒋委员长的地图画的是城池,毛主席的地图画的是人心。"哈尔滨老火车站底下,现在还能找到当年群众给解放军运粮的独轮车印子,那些车轱辘印子比什么战史都清楚。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全国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简史#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