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他因病不满足军衔晋升,45岁开始离休,休养了整整45年,享年90岁 刘竹溪这名字

他因病不满足军衔晋升,45岁开始离休,休养了整整45年,享年90岁 刘竹溪这名字,军里提起都得竖大拇指。打过抗日,拼过解放战争,身上功勋章能挂满胸膛。可就在军委给校级军官晋升开绿灯的时候,这位开国上校却没赶上趟儿。 不是他不行,是身体拖了后腿——多年战伤,体内28粒弹片,硬生生逼得他45岁就离休,回家休养了整整45年,直到90岁才走。刘竹溪咋落得这下场?得从他战场上那股子不要命的劲儿说起。 话说刘竹溪,山东人,打小跟着爹回了老家。抗战那会儿,日军烧杀抢掠,他眼瞅着乡亲们遭殃,气得咬牙切齿,立马加入了冀鲁别动纵队,当了共产主义者。 刚当上营教导员,21岁的他模样斯文,战士们私下嘀咕:“这书生模样,带兵行吗?”刘竹溪没废话,带着人就上了战场。一次突围战,他领着小队引开日军,子弹嗖嗖飞,他冲在最前,手臂中了一枪,血染红了袖子。 他硬咬着牙,喊着指挥,愣是掩护主力撤了出去,还干掉个日军小队长。战斗完,战士们给他包扎,个个服气:“刘教导员,够狠!”那次伤,给他体内留下了第一粒弹片。他没当回事,伤好点又冲回战场,带着部队在山东打开了抗日局面。 可战场不是闹着玩的。有一回在魏家堡,八路军设伏打日军,刘竹溪带着人埋伏在村外。战斗一打响,日军缩进村里场院,靠着房子负隅顽抗。 他端着枪冲上去,子弹擦着头皮飞,右臂又挨了一枪,疼得他差点摔倒。战士们喊他退,他甩开人,左手举枪喊:“接着打!”硬是带着人压上去,把日军打得满地找牙。 战斗结束,他胳膊血肉模糊,战士们赶紧包扎,他还咧嘴笑:“这算啥。”可那颗子弹没取出来,成了他体内的第二粒弹片。魏家堡打赢了,抗日根据地站稳了脚,可刘竹溪的身体,已经开始吃不消了。 到了解放战争,刘竹溪当了团长,带着部队打济南战役。任务是切断敌人内外联系,他领着一个营,顶着炮火往前冲。 敌军机枪扫得人抬不起头,他猫着腰喊:“冲过去!”就在靠近敌阵时,三颗手榴弹炸开,冲击波把他掀翻,右下颌炸得稀烂,七颗牙齿没了,嘴没法说话。 战士们想抬他下去,他挣扎着爬起来,用手比划着指挥,直到任务完成。战斗结束,他昏死过去,醒来已经在野战医院。医生从他下颌掏出几块弹片,可还有些碎片取不出来。 他没喊疼,伤好点就归队,后来跟着部队打过长江,攻上海,战福建,次次冲在前。可那次重伤,彻底拖垮了他的身体。 建国后,刘竹溪干到了第二十八军副军长,先是参谋长,后来管炮兵训练,忙得脚不沾地。他一心想干出点名堂,可老伤像定时炸弹,动不动就炸。手臂疼得抬不起来,下颌伤口老发炎,稍微累点就喘不上气。 军委调整军衔,战友们一个个往上走,他却只能干瞪眼。医生检查后直摇头:体内还有弹片,伤病攒多了,干不了重活儿了。45岁的他,咬牙回了家,脱下军装,过起了种菜看书的日子。军营里再没他的身影,晋升的机会也彻底没了。 离休后,刘竹溪日子平静下来,没了工作压力,身体居然慢慢好转。他种点小菜,逗逗孙子,偶尔跟老战友摆摆龙门阵,聊聊战场上的事儿。 有一回,他孙子翻出他的旧军装,勋章亮得晃眼,嚷着问:“爷爷,你咋不接着当大官儿?”他只是笑笑,拍拍孙子脑袋,没多说。 晚年,他活得硬朗,90岁才因病走了。家人清理骨灰时,找到28粒弹片,个个沉甸甸,像在诉说他的血与火。那些弹片,是他为国拼来的伤疤,也是他45年离休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