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姜利民带着副班长,趁着夜色摸到越军阵地,副班长突然打开了手电筒,越军迅速开火,没想到却中计了!
中越边境,28岁的解放军排长姜利民带着副班长和爆破手,三人就像三只猎豹一样贴着地面,悄无声息地摸向越军莫隆防线的暗堡群。
他们手里拿着的不是普通装备,而是用布条缠紧的炸药包,就连呼吸都刻意压低了半分。
只因此次行动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要隐秘,姜利民参军十年,从北京军区调到广西边防部队,早把山地丛林作战琢磨得透亮。
出发前他就算过:强攻暗堡得拿人命填,不如搞偷袭,所以三人小组趁着凌晨最黑的时候出动,连军装都特意选了深色布料。
可到了地方才发觉,夜色太黑反而成了绊脚石,他们根本看不清暗堡到底藏在哪儿。
他蹲在草窠子里,耳旁满是虫鸣声,脑子转得飞快,突然他一拍大腿,扭头对副班长说:“拿手电筒往十点钟方向晃两下!”
副班长一愣,打仗哪有主动暴露位置的?可军令如山,他咬牙掏出随身带的老式手电,“咔嗒”一声摁亮光柱。
没曾想对面山头的越军哨兵果然中计,两个暗堡的机枪口“突突突”发射,子弹雨点般砸在三人原先藏身的大石头旁。
“成了!”姜利民嘴角咧开道缝,他早料到越军沉不住气,枪口喷火的位置就是暗堡坐标。
借着敌人机枪的闪光,他看清两个暗堡相距不到三十米,中间还隔着道土坡,这地形正适合逐个击破。
炸药包往腰上一捆,他弓着身子往第一个暗堡摸,胶鞋踩在枯叶上愣是没出半点声响,十年排长不是白当的,当年在广西搞农垦,他带着战士潜水捞稻种练出的耐性,这会儿全派上了用场。
离暗堡还剩五米时,他解下炸药包往射孔里一塞,引线“嗤嗤”冒着火花滚下山坡,轰隆巨响震得地皮发颤,暗堡顶上炸出个脸盆大的窟窿。
第二个暗堡的越军听见动静,机枪调转方向疯狂扫射,他早料到这手,爆破手和副班长立马朝新暴露的暗堡开火吸引注意。
他趁机猫腰绕到侧面,这回连炸药包都用不着,顺手抄起越军尸体旁的手雷,拉环往牙上一咬,顺着机枪射孔丢了进去。
眼瞅着两座暗堡成了废墟,三人刚要撤,斜刺里突然又蹿出两道火舌,他心里“咯噔”一声:坏了!情报说有俩暗堡,怎么冒出四个来?
原来越军在这山头修的是连环暗堡,两明两暗形成交叉火力,子弹“嗖嗖”擦着耳边飞过,他一个翻滚躲到弹坑里,军装被碎石划得稀烂。
“排长!咱回吧?”爆破手扯着嗓子喊,他抹了把脸上的土,眼睛瞪得通红:“回个屁!留着这俩铁王八,大部队上来得死多少人?”说着又摸出个炸药包。
不过,这回他学精了,专挑暗堡机枪换弹的间隙往上冲,第三个暗堡炸得顺利,可到第四个时,越军像是被逼急眼的狼,机枪子弹织成张火网。
他刚摸到暗堡根底下,身子突然一颤,三发子弹打穿了右后背。
副班长红着眼抢过炸药包,踩着排长留下的血脚印冲上去,最后一声爆炸响过,天正好亮起来。
大部队赶来时只见四个冒着青烟的暗堡废墟,还有平躺在担架上的姜利民,军装口袋里还装着台崭新的海鸥相机,胶卷都没来得及拆封。
他到死都不知道,他炸掉的不仅是四个暗堡,战后清扫战场时,战士们在最大的暗堡里翻出越军的布防图,上面标着整条防线的重火力点,要是没他这出“手电筒诱敌”,后续战役少说得多搭进去一个连。
战后清点遗物时,战友们发现他写给父亲的信还揣在兜里,血迹晕开了最后几行字:“…打完仗就回家看您,要是回不来,别难过,儿子没给您丢人。”这话后来被师政委念给全团听,操场上呜呜的哭声比枪炮声还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