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郑州一91岁老人在生日宴上说胡话,女儿听后吓得当晚就来派出所报案,“警察同志,我家老爷子不对劲,麻烦你们帮我查查他。”老爷子到底说了什么话让自己的女儿不惜报警处理?
2013年冬天郑州城里出了件新鲜事。朱家老爷子过九十一岁大寿那天,全家人正热热闹闹吃着酒席,穿得精神的老寿星突然冒出句话,把几个儿女吓得当晚就跑去派出所报案。
要说这朱柯信老爷子,别看他九十多岁了,腰板挺得比年轻人还直。
那天寿宴上他穿着闺女买的新衣裳,红光满面地坐在主位,连着喝了好几盅白酒。谁也没想到几杯酒下肚,老爷子突然打开了话匣子。
闺女朱静记得清清楚楚,老爷子当时拉着她胳膊念叨:"我年轻那会儿可了不得,亲手宰过好些人呢。"
这话搁平常人家听着吓人,可朱家人知道老爷子有老年痴呆的毛病,都当他说胡话。
大儿子还打趣说:"爹您这是老黄瓜刷绿漆——装嫩呢,打仗那会儿您还没桌子高吧?"
可老爷子接下来的话让满屋子人都愣住了。他说自己十七岁就在13军81师当兵,小鬼子要过黄河打郑州那会儿,他们团拿刺刀跟日本人拼了三天三夜。
不光说得有鼻子有眼,连当年布防的河滩位置、部队番号都报得门儿清。
这下儿女们坐不住了。要知道老爷子平时就是个普通老农,从来没提过当兵打仗的事。
朱静留了个心眼,趁着老爷子清醒赶紧追问细节,可老头像蚌壳似的闭紧了嘴,任谁问都不再开口。
寿宴散场后,朱静越想越不对劲。
老爷子要真是杀过人,这么多年咋能安安稳稳过日子?可要说是胡编的,那些部队番号、战场细节又实在不像瞎掰。
她一拍大腿:"咱爹这事得弄个水落石出,别是藏着什么惊天秘密。"
派出所民警刚开始听说闺女要查亲爹,还以为家里闹了矛盾。
等朱静把前因后果说完,几个老警察眼睛都亮了。
他们翻遍了解放军的花名册,可就是找不着朱柯信的名字。最后还是档案局的老文书提醒:"会不会是国军那边的?"
这一提醒可捅破了窗户纸。大伙儿连夜翻出泛黄的旧档案,终于在积灰的国民党部队名册里发现了端倪——朱柯信十八岁加入国民革命军,二十二岁就当上连长,郑州保卫战那会儿带着百来号人和日军血战数日。
最让人揪心的是档案里那句记录:撤退时为掩护战友,身中十六刀倒在血泊里。
后来被老乡救起时,人都快成血葫芦了。
养好伤后部队早打散了,老爷子就隐姓埋名回了郑州,这秘密一藏就是七十多年。
这事传开后,街坊四邻都惊掉了下巴。
谁能想到天天在村头晒太阳的朱老头,竟是抗日战场上下来的老兵?民政局带着记者上门采访,说要给他补发抗战纪念章。
老爷子却摆摆手:"陈芝麻烂谷子的事,甭折腾了。"
要说这老爷子也是个倔脾气。政府送来的慰问金他分文不取,全捐给了村里的学校。
有记者问他当年的事儿,他就装聋作哑:"老糊涂了,记不清喽。"
倒是家里那件挂满补丁的旧军装,每年清明都被他拿出来晒得板板正正。
时间来到2016年,郑州市民自发组织的"寻找抗战老兵"活动把朱老爷子请上了台。
九十四岁的老人戴着大红花坐在轮椅上,台下乌泱泱站满了抹眼泪的年轻人。
主持人念完他的事迹,全场掌声响了足有五分钟。
2020年开春,朱家老宅门口悄悄挂上了"光荣之家"的牌子。
老爷子这会儿已经不太认得人了,可只要听见电视里放《黄河大合唱》,浑浊的眼睛就会突然发亮。
村里娃娃们现在都知道,那个爱拄着拐棍散步的朱爷爷,可是真刀真枪和小鬼子干过仗的大英雄。
据河南日报报道,朱柯信老人于2021年安详离世,享年九十九岁。
下葬那天,自发前来送行的群众排出去二里地。
棺材里除了那件旧军装,还放着民政部门补发的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
如今在郑州黄河游览区的抗战纪念馆里,还能看见老爷子年轻时的照片,旁边写着八个鎏金大字:民族脊梁,浩气长存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