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德媒表示,对待特朗普,中国的战略非常具有远见,欧洲应该向中国学习!5月13日,根

德媒表示,对待特朗普,中国的战略非常具有远见,欧洲应该向中国学习!5月13日,根据德国之声报道,德媒刊文表示,发动贸易战,特朗普自认为他的不可预测性是一大优势,他坚信他的贸易伙伴和竞争对手会惧怕胁迫而主动让步。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中国尤其不吃这一套。

特朗普这个人,做生意出身,总觉得世界就像个大市场,他挥舞关税大棒就能让别人乖乖听话。

2018年他一上来就对中国34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后来又步步加码,甚至把关税提到145%,想逼中国让步。他的逻辑很简单:美国市场是“蜜罐”,谁都离不开,中国要是不低头,就断了你的财路。可他万万没想到,中国根本不吃这一套。

中国这边,你加税我也加税,你限制我出口,我就扩大内需、搞多边合作。就像下棋,特朗普以为自己是“车”能横冲直撞,结果中国用“马”走日、“象”走田,绕开他的锋芒,还把棋盘越下越大。

比如,中国对美出口占GDP的比例从2018年的3.6%降到2023年的2.1%,对美依赖度大幅降低。同时,中国和东盟、欧盟、非洲等140多个国家加强贸易合作,2023年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增长10.6%,把市场分散开,特朗普的威胁就不灵了。

虽然中国采取对等反制,但绝不主动升级冲突。你对我汽车加税,我就对你大豆加税;你限制我芯片,我就支持国产半导体。这种精准打击,既让美国企业感受到疼,又避免把局面搞僵。

更关键的是,中国早就料到贸易战会长期化,提前布局“双循环”战略。一方面,政府投资3000亿元搞消费品以旧换新,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把国内市场激活。2023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消费成了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另一方面,中国加大科技投入,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突破不断。比如,深度求索公司开发的AI模型,性能媲美美国产品,成本却低得多。这种“两条腿走路”,让中国在贸易战中越打越稳。

反观欧洲,在贸易战中可就没那么淡定了。特朗普对欧盟钢铝加征25%关税,欧盟想反制又怕得罪美国,内部还吵得不可开交。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直接反对,说这会损害欧盟竞争力;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也叫苦,担心中国电动汽车转销欧洲冲击市场。结果,欧盟只能搞“缓兵之计”,先暂停部分反制措施,再慢慢谈判,活活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欧洲的问题,根子在“内耗”。欧盟27个国家,各有各的算盘。德国想保汽车出口,法国想护农业补贴,意大利又怕中国投资减少。这种不团结,让欧洲在贸易战中处处被动。

而中国呢,全国一盘棋,政策执行雷厉风行。就像2024年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中国马上启动反制,但同时又和欧盟谈合作,重启价格承诺谈判,既维护了利益,又留有余地。

中国看透了这场贸易战的本质:这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场重塑全球秩序的博弈。特朗普想靠关税把世界拉回“美国中心”,但中国通过多边合作,推动世界走向“去中心化”。

比如,中国和东盟共建超大规模市场,覆盖20亿人口,用RCEP规则替代美国主导的“轴辐体系”。这种“朋友圈”越扩越大,美国的影响力自然就被稀释了。

另外,中国把贸易战当成倒逼改革的机会。以前中国依赖出口,现在转向内需和创新,逼着自己转型升级。202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3%,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5.8%,这些都是贸易战带来的“意外收获”。

而欧洲还在纠结要不要“脱钩”,德国企业一边被政府要求减少对华依赖,一边又加大在华投资,2023年德国在华直接投资创119亿欧元新高。这种矛盾,恰恰说明欧洲缺乏中国那种“化压力为动力”的智慧。

贸易战打了这么多年,结果已经很清楚:中国没被打垮,反而更强大了;美国没占到便宜,反而失了人心;欧洲呢,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德国媒体说得对,欧洲真该向中国学习——学习中国的战略定力,学习中国的灵活应对,更要学习中国那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在这个多变的世界里,靠吓唬人成不了大事,真正的远见,是把路走宽,把朋友交多,把自己变强。中国做到了,欧洲,该醒醒了!

评论列表

灵性智慧Nick
灵性智慧Nick
2025-05-17 19:11
欧洲学不来中国。中国是一个高度统一的市场和国家意志。欧洲只是一群散装的城邦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