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00年,慈禧逃亡至山西首富家,临走时,慈禧向乔家借10万两,乔致庸扑通一声跪

1900年,慈禧逃亡至山西首富家,临走时,慈禧向乔家借10万两,乔致庸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提出让慈禧拿一样宝贝换,乔致庸说完,慈禧乐开了花。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00年,北京城陷入混乱,八国联军兵临城下,炮声轰鸣,紫禁城里的气氛压得人喘不过气,慈禧太后原本高坐金銮殿,如今却不得不带着光绪帝和一众随从仓皇出逃。   她摘下金钗,换上粗布衣裳,头上裹着灰布巾,混迹于逃难的百姓之间,从西直门悄悄离开,踏上了往西南方向的逃亡之路。   逃亡的路程艰辛漫长,随行的队伍里,官员和护卫加起来有几十人,他们昼夜赶路,不敢在一地久留,慈禧习惯了锦衣玉食,如今却要在野地里啃冷硬的玉米饼和豇豆,时常吃不饱,喝不上热水。   她一开始难以下咽,但长时间颠簸之后,连干裂的玉米皮都成了难得的口粮,队伍中不少人脚上磨起了血泡,衣衫褴褛,马匹也越来越疲惫,人人面容憔悴,言语不多。   走了十多天,他们进入山西境内,当地的百姓对外面战事并不了解,但听说有大人物来了,都悄悄在街角张望,慈禧知道,再这样拖下去,队伍支撑不了多久,必须想办法筹到银子。   她早听说山西祁县有户人家姓乔,做票号生意多年,是这一带最有钱的商号,于是她下令队伍前往祁县,希望能从乔家那里得到帮助。   乔致庸是乔家的掌柜,此时已年过七旬,头发斑白,行事沉稳,他早已听说太后逃亡的消息,也知道祁县将成为队伍暂歇之地,那天早上,他身着素服,带着族人站在城门口恭迎。   慈禧的车队进入城中,尘土飞扬,官员和侍从大多神情木然,慈禧坐在一辆马车里,车帘半卷,看不清面容,乔致庸上前行礼,一言不发,只是将早准备好的住处和饭食安排妥当。   慈禧在乔府住下之后,身边的太监开始试探乔致庸,过了一日,太后亲自召见乔致庸,开门见山提出借十万两白银。   乔致庸听完,低头沉思片刻,随即跪倒在地,说他愿出三十万两,但希望换取太后一件东西,他的声音不高,语气平缓,没有丝毫贪求之意,他的要求不是官职,不是土地,而是一幅由慈禧亲笔题写的墨宝。   慈禧抬眼看他,略有惊讶,乔致庸接着说,希望能得到“福种琅嬛”四字墨迹,并请太后亲书于宣纸之上,太后沉默片刻,答应了他的请求,她让人备好笔墨,亲自在案前落笔。   四字写得端正有力,带着皇家气派,乔致庸亲手接过墨宝,小心卷好,随后命人抬出早准备好的三十万两白银,用箱子封好,送到太后随行马车前。   那天夜里,乔致庸命人将墨宝装裱起来,挂在乔家大院的正厅上方,家中工匠专门为这四个字制作了雕花匾额,周围镶嵌金线,正中悬挂于厅堂之上,家中老人说,这墨宝来的不易,不只是皇家字迹,更是一笔能保家族安稳的宝贵财富。   祁县的百姓陆续听说了此事,有人不解,为何一幅字能值三十万两银子,乔致庸没有回应,他清楚自己要的不是眼前的银两,而是一种能让乔家在乱世中安身立命的凭证。   墨宝一出,地方官员对乔家敬重了几分,往来商旅也对乔家刮目相看,乔家的声望逐步升高,票号的银票更被人信任,生意范围也向西扩展。   慈禧离开祁县后,继续西行至西安,朝廷安定后,她曾在宫中提及乔家之事,称乔致庸为知大体之人。   那之后,乔家的业务更加顺利,有关部门也不再多加干涉,墨宝没有带来直接的利益,却为乔家赢得了稳定的发展环境。   几十年后,“福种琅嬛”仍旧挂在乔家大院门前,它不仅是慈禧御笔的遗物,更是乔致庸在风雨飘摇中作出的一个重要决定的见证。   对于这个山西老商人来说,那一跪不只是礼数,更是一次用心权衡后的投资,他用三十万两银子换来了一笔无形的财富,也换来了乔家未来十年的太平。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齐鲁晚报——失落山西今何去:子孙不肖,慈禧也保不住乔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