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50年,19岁的全国战斗英雄郭富因下身流血不止,被紧急送往医院,但他固执地提

1950年,19岁的全国战斗英雄郭富因下身流血不止,被紧急送往医院,但他固执地提出只接受女医生的治疗,而当女医生检查后却发现他患有严重的妇科病。

1931年寒冬腊月,郭家媳妇蹲在四面漏风的土坯房里,抱着刚出生的女娃抹眼泪。

这孩子生在庄稼绝收的年月,爹娘咬破嘴皮子给起了个大名郭俊卿,指望着闺女往后能活出个人样。

谁承想这名字还没叫热乎,日本人就开着铁甲车轧进了东三省。

郭家五口挤在洪水冲垮的半截墙根下,七岁的小俊卿攥着三岁弟弟的手,妹妹丢了性命。

那年月要活命就要来回换地方,全家人跟着逃荒队伍往北走,草鞋磨穿了就光脚踩冰碴子,肚里没食就嚼树皮拌观音土。

熬到1944年开春,郭老爹带着全家在内蒙古四道湾子落了脚。

可是,给地主家当佃户的日子也不好过,天天起早贪黑伺候庄稼,到头来收的粮食装不满半口袋。

那年秋收,郭老爹扛着粮袋从谷仓木梯摔下来,后脊梁骨磕在石碾子上,躺了三天就被东家连人带铺盖卷扔出门。

十三岁的郭俊卿跪在土炕前,看着爹咽下最后一口气,转身就把自己的头发剪得狗啃似的,套上爹留下的破棉袄,成了郭家新的顶梁柱。

这假小子带着娘和弟弟闯关东,白天在煤窑背煤,夜里蹲在牲口棚搓麻绳。

有回煤窑把头克扣工钱,郭俊卿抡起煤筐砸了账房桌子,领着十几个苦孩子把煤窑围了三天三夜。

1945年夏天,红军队伍进林西县城那天,郭俊卿挤在人群里看得两眼发亮,那些扛枪的战士给老百姓分粮分地,说话做事都透着股热气。

转天鸡还没叫,征兵处门口就来了个瘦巴巴的"小子",招兵的排长瞅着这"郭富"还没枪杆子高,挥挥手就要撵人。

没曾想这孩子伸着个脖子说什么都不肯走,等队伍走了她就跟在后面走,二百多里山路走得脚底板冒血泡。

带队的副连长心软了,塞给他个通讯员的差事,哪知道就此收了个活祖宗。

骑兵连的训练场成了郭俊卿的鬼门关,驯马时被掀下来八回,摔得鼻青脸肿还要往马背上爬,练拼刺虎口震得裂口子,拿布条缠上接着挥木枪。

夜里别人睡得打呼噜,她猫在草料棚举石锁,练得棉袄能拧出水来,这么折腾了小半年,愣是混成了全连拔尖的兵,开春就被提拔成班长。

辽沈战役打得最惨烈那阵,郭俊卿带着突击班死守白老虎屯,国民党军的迫击炮把阵地犁了三遍,她愣是抱着炸药包滚进火线,把敌军地堡掀上了天。

平泉攻坚战里,她举着红旗第一个冲上城头,子弹擦着耳朵飞过去,仗打完清点战功,特等功勋章往胸前一挂,师部首长拍着她肩膀夸:"好小子,给咱骑兵连长脸!"

可这"好小子"心里揣着天大的秘密,五年军旅生涯,洗澡要等半夜去河沟,上厕所得跑二里地找僻静处。

有回急行军遇上暴雨,全班挤在破庙里歇脚,郭俊卿裹着湿棉袄缩在墙角发抖。

班副要给她脱鞋烤火,她蹦起来差点撞上门框,唬得大伙直乐:"郭班长比大姑娘还害羞!"

1950年开春,四野往南边开拔,郭俊卿背着伤员趟冰河,突然觉得小腹像挨了记闷棍,疼得眼前直发黑。

等把伤员送到卫生队,低头看见绑腿让血染得通红,军医要检查伤口,她死命攥着裤腰带不撒手,牙缝里挤出句话:"换女大夫来,不然我死这儿也不治!"

手术室里白炽灯晃得人眼晕,女军医剪开血呼啦的军装,手都哆嗦了,眼前这个挂着特等功勋章的战斗英雄,分明是个姑娘家!

多年风餐露宿落下的妇科病,再晚半天就得要命,主刀的老教授直叹气:"十九岁的大闺女,往后可咋整......"

消息传到司令部,贺晋年将军摔了茶杯就往医院跑,病房里,郭俊卿惨白着脸靠在床头,见首长来了还要起身敬礼。

老将军一把按住她,眼圈红得跟兔子似的:"闺女啊,这些年你是怎么熬过来的......"这话头一起,满屋的爷们儿都背过身抹眼泪。

手术之后她照样回部队带兵,直到1959年转业到地方工作。

1983年秋天,52岁的郭俊卿躺在病床上,身上盖着打补丁的旧军被,来探病的小战士看见她枕头底下压着张泛黄的照片,是开国大典时和毛主席的合影,她最后念叨的是:"替我交最后一次党费......"

清点遗物的人红了眼眶:藤箱里两套洗得发白的军装,搪瓷缸磕掉了漆,存折上趴着八十三块六毛钱。

但墙上那排军功章擦得锃亮,映着窗外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