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忙”幼主:两岁登基,一生被北伐“支配” 今天我们要聊的这位,是东晋时期的晋穆帝司马聃。他的人生可谓离谱至极,年仅两岁便被迫登基,开启了一段被北伐“支配”的奇特帝王生涯。这样一位幼主,在历史的长河中,仿佛是一颗孤独的星星,漂浮在波澜壮阔的政治漩涡中。 司马聃出生于建元元年,父亲是晋康帝司马岳,母亲则是康献皇后褚蒜子。原本,他可以享受一个无忧无虑的小王爷生活,快快乐乐地长大,然而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建元二年,司马岳病重,朝廷内部因立嗣问题争吵不休。车骑将军庾冰与征西将军庾翼倾向于立会稽王司马昱,而中书监何充则坚持支持司马聃。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最终晋康帝选择了司马聃作为太子。没过多久,司马岳便去世,年仅两岁的司马聃在一片混乱中被推上了皇位。 试想,一个两岁的小孩,如何能理解什么是皇权?他只能在母亲褚太后的庇护下,依靠何充等大臣来管理国家。然而,这位何充在辅佐不久后便去世,接下来的辅政者是司徒蔡谟与会稽王司马昱。朝堂上,各路权臣各有心思,纷纷角力,导致局势愈加混乱。司马聃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了他那艰难的“皇帝修炼之路”。 在他在位期间,东晋北伐的热潮此起彼伏。永和二年,安西将军桓温抓住成汉国力衰弱、内部动荡的机会,上表请求征伐。这桓温打仗的确有一手,势如破竹,第二年便将成汉灭掉。这一胜利让东晋朝廷欢欣鼓舞,仿佛北伐并不那么困难,随之便开启了一系列“迷之操作”。 到了永和五年,征北大将军褚裒看到后赵内部权力争斗,认为这是出征的好时机,便上表请求讨伐后赵。他先派前锋前往彭城示威,又派督护攻下邳,后赵的守军因内部混乱而崩溃。然而,事情并未如他所愿,不久后在代陂遭遇了惨败,最终不得不灰溜溜地撤回,北伐的梦想就这样破灭。 永和八年,中军将军殷浩再次上表请求北伐。可惜,命运似乎总是与他作对,部下豫州牧张遇叛变,关闭了许昌城门;荆州刺史乐弘也背叛,阻截了督护戴施。殷浩的军队在前行中受阻,只得退回寿春。第二年,殷浩依然不死心,率领七万大军再次北伐,结果又被叛变的姚襄偷袭,惨败而归,军队损失惨重,物资也全被缴获,这场北伐再度以失败告终。 不过,司马聃的皇位生涯并非全无好消息。永和十年,桓温再次北伐,这次的目标是前秦。他亲自率领四万步骑,进攻武关,水军直抵南乡,并命令梁州刺史司马勋从子午谷北上。在蓝田,桓温大败苻健的军队,进驻霸上,三辅郡县纷纷投降。然而,因军粮短缺,最终只能带着关中三千多户人家撤回,还遭遇了前秦军队的袭击,损失惨重。 到了永和十二年,桓温又上表请求迁都洛阳,并修复皇家陵墓。朝廷任命他为征讨大都督,讨伐姚襄。这一次,桓温在洛阳南部的伊水击败了姚襄,收复了洛阳,并亲自拜谒各皇陵,修复被毁的部分,命人驻防洛阳,将归降的百姓迁至长江和汉水一带。可惜好景不长,兴宁二年,洛阳又被前燕攻陷,东晋的北伐成果再次化为泡影。 升平元年,司马聃终于行加冠礼,太后下诏还政,他开始亲自执掌政权。本以为可以施展拳脚,然而东晋内部矛盾重重,外有强敌环伺,他的施政之路并不顺利。升平五年,年仅19岁的司马聃便因病去世,显阳殿的光辉瞬间黯淡。他没有子嗣,最终由堂兄司马丕继位。 司马聃的一生,虽然贵为皇帝,却从未真正享受过当皇帝的威风。在位期间,东晋的北伐几乎没有停歇,然而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尽管桓温消灭成汉、收复洛阳,为东晋的版图扩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司马聃的命运却如同一颗被时代推着走的孩子,始终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他的一生,充满了无奈与唏嘘,让人不禁感叹命运的无常与无情。如此一位幼主,终究只能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淡淡的印记,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旁观者。#分享历史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