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县域发展路径
苏州人文经济学研究与实践(张家港)基地启用
昨天(5月17日),苏州人文经济学研究与实践(张家港)基地正式启用。作为聚焦人文经济学与县域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该基地以解码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发展路径为目标,通过整合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为全国县域发展提供可借鉴的“人文经济共生共荣”样本。
该基地以张家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为样本,依托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五层组织链”,整合9个分中心、11个区镇(街道)实践所、272个村(社区)实践站及1000多个实践点资源,构建起“展览展示—学术研究—沉浸式教学”三位一体的功能体系。其中,“文化赋能沙洲蝶变”主题展厅,系统梳理人文经济的历史渊源与当代价值,展现张家港精神引领下的发展逻辑。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到乡村振兴新范式,展厅以详实的数据、生动的影像,诠释了“人文与产业共生、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县域发展密码。
聚焦县域特色,该基地创新打造“1+X”人文经济研究实践体系,精心遴选101个研学点位,覆盖先进制造、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元领域。同时,构建“以文聚力”“以文兴业”“以文铸城”等13条主题研学线路,让沙洲优黄文化园的千年酒韵与光束汽车智能生产线串联,让湖畔书房的墨香与凤凰镇科创园的创新脉动共振,形成人文与经济交融的沉浸式教学场景。
据了解,该基地启动的“人文经济共生共荣的张家港实践”专项研究已形成丰硕成果。去年,基地通过对75个典型案例的系统梳理,建立起涵盖文明探源、数字引领、乡村振兴等13个领域的案例库。今年,该基地将面向港城高校和科研机构发布“张家港人文经济县域发展评价研究”专项课题;同步开展人文经济学“百师百课百讲”系列活动,讲好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张家港故事”。(记者陈梦娇见习记者张东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