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稀土走私大案引发官场地震。
近日,广西稀土走私大案震动全国,南宁海关查获伪装成“焊锡膏”的0.6吨锡铋合金,铋含量高达55.3%。这批战略物资一旦流出,美国军工企业将获得0.33吨铋,足以制造200枚导弹芯片,威力相当于三个装甲师。
稀土走私大案不仅折射出国际军备竞赛的残酷现实,更暴露出我国战略资源管控体系的致命漏洞。当美国武器供应商在实验室里为0.1克铋的纯度提升殚精竭虑时,走私犯却在通过走私成吨搬运战略物资,这种魔幻现实的背后,是一场关乎国家安全的隐形战争。
稀土走私大案不仅揭示了战略资源保卫战的紧迫性,更撕开了广西官场腐败的黑幕,引发了一场剧烈的官场地震。
广西作为中国稀土资源重镇,长期存在非法采矿与走私活动。在2025年岑溪市查处的打非办主任冼某受贿案中,基层官员通过收取保护费,为非法采矿提供庇护,致使国家损失2724万元。这种“以权护矿”的模式背后,往往需要更高层级的权力背书。蓝天立自2021年主政广西期间,其下属秦如培(原自治区副主席)、刘宏武(原自治区副主席)相继落马,暴露出腐败网络的纵深性。
此次查获的0.6吨锡铋合金走私案,规模之大远超基层官员所能遮掩,高层可能存在系统性权力寻租。走私分子将锡铋合金伪装成普通焊锡膏,利用“蚂蚁搬家”战术,通过37个离岸公司构建的贸易迷宫,形成原料采购 - 跨境运输 - 终端洗白的完整链条。如此精密的走私网络,若没有官场内部人员的配合,难以长期运作。
2024年1-10月缅甸对外稀土出口量还是0,但诡异的是2024年10月国家开始稀土出口管制后,缅甸突然成为稀土出口大国,平均每月出口超过100吨。
2025年1月至3月,日本对缅甸锑锭的购买量从去年同期的零吨增至562吨,使缅甸成为日本最大的供应国。日本1-3月从缅甸的进口已经超过了2024年全年从缅甸进口量,2024年进口总量为296吨。背后是什么原因,日本买来稀土后又卖给谁,一目了然。
国家自2023年起强化镓、锗、稀土等战略矿产出口管制后,走私利润激增。2025年专项行动披露,走私分子通过伪报货品、第三国转运等手段规避监管,甚至将稀土加工至军用品标准后包装为普通商品走私出境。广西平南县大洲稀土矿作为全国最大单体矿床,其开发长期停滞却频现盗采,暴露出审批权与监管权的异化。蓝天立作为省级行政主官,对2亿吨稀土储量的开发决策具有关键影响力,其涉案可能涉及矿产审批权与走私利益的勾连。在暴利的驱使下,官商勾结形成了一条紧密的利益链条,严重威胁国家战略资源安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