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18日,在俄罗斯对基辅发动猛烈空袭、特朗普即将与普京通话之际,泽连斯基再次向美国请求军事工业领域的援助,并已正式向白宫发出请求函。
泽连斯基办公室发表声明称,“泽连斯基已致函特朗普总统,提出关于国防、工业和贸易领域合作的新建议。”截至目前,美国、欧盟和北约等尚未对此作出回应或评论。
值得关注的是,彭博社此前披露,泽连斯基对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能否继续提供武器支持感到担忧。特朗普对冲突双方均显露出不耐烦态度,而若美国未提供新援助,乌克兰的关键弹药储备仅能维持约4个月。
德国军事分析家、《图片报》记者朱利安近日发表重磅时评指出,特朗普并非唯一仅向乌克兰提供上届政府承诺武器的领导人。与2023年和2024年相比,其他欧洲国家也大幅减少了武器交付量。更值得注意的是,自4月初以来,乌克兰在俄军攻势下已失去约25座城镇,尽管这属于战术挫折,但清晰表明俄军推进势头正在加快。
此外,尽管乌克兰经济部长4月30日在华盛顿签署了矿产协议,乌克兰议会5月8日几乎全票通过该协议,总统12日也签署批准,但诡异的是,这份协议似乎并未改变特朗普的原有立场,也未能为乌克兰争取到美国的大量支持或军援。相反,特朗普近期与沙特签署了价值约1420亿美元的天价军售协议,而非与乌克兰签订大笔军售合同,这似乎凸显了美国在军工出口领域的倾向性。
至少有三点需要注意:路透社分析指出,美乌两国可能需要至少十年才能看到矿产交易的收入;《华盛顿邮报》指出,17种美国急缺的稀土不在乌克兰掌控范围内,且乌克兰三十多年未进行勘探,钛、锂和石墨的开采成本过高,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稀少,且矿藏紧邻前线,专业公司不愿投资开采;从美乌矿产协议内容看,协议不仅未明确安全保证,还规定基金资金主要来自乌克兰新开发项目收入的50%(如油气、关键矿产新许可证收入),美国仅通过国际金融机构“协助吸引投资”,而非直接注资。
综合来看,当前乌克兰局势日益严峻,俄罗斯似乎已加大攻击强度,泽连斯基的急切心态可以理解。然而关键问题在于,尽管美乌签署了矿产协议,但美国对乌军援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这可能主要源于:乌克兰实质上并无大量稀土,约60%的矿藏位于前线、开采风险大,相比之下,美俄在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更具潜力。
说到底,特朗普信奉“美国优先”和“实用主义”——沙特是真正的“土豪”,自然成为军工出口重点目标。但乌克兰有什么呢?财政赤字爆表,还与欧盟签署了矿产资源协议。从美国角度看,若需促进军工出口,完全可将重点瞄准中东、印度和欧洲,而非乌克兰。或许对美国而言,推动乌克兰尽快停火,比维系一份可能缺乏实质意义的矿产协议更符合利益。
关键时期见真章——接下来,将检验这份矿产协议的真实价值,以及泽连斯基争取援助的实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