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智行在5月16日放了个大招,宣布2025年要成为无人驾驶出租车的量产元年,计划扔上万辆Robotaxi上路。他们车队已经彻底甩掉了安全员,跑了50多万小时,平均每辆车一天能接15单。激光雷达的成本也降到千元级别,价格亲民,瞄准30万元的市场。这势头,感觉网约车和传统出租车司机的饭碗要被砸得稀碎。你说,这行当还能撑几年? 想象一下,早上你打开手机叫车,屏幕上跳出来的不是张师傅已在路上,而是一辆自带智商的无人车,稳稳停在你家门口。这画面是不是有点科幻?可这不是电影,是小马智行正在干的事。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测试阶段,直接把安全员踢出局,车子自己上路接单。50万小时的运营数据摆在那,相当于每辆车每天跑好几单,连个磕磕碰碰都没出。这技术,硬核得让人有点慌。 我有个朋友,开了五年出租车,天天起早贪黑,靠着接单养家。他说,过去几年网约车已经让他单子少了一半,现在无人车再来插一脚,感觉日子更不好过了。他最近在盘算转行,可40多岁的年纪,学点啥新东西都不容易。无人车的成本低,跑得稳,乘客可能更爱选这种高科技。可你再想想,司机们怎么办?那些靠方向盘吃饭的人,未来是去开无人车的后台还是彻底改行? 当然,无人车也不是没软肋。技术再牛,遇到老城区那种窄得像毛细血管的巷子,或者暴雨天路面积水,车子会不会犯迷糊?还有,乘客在车里吐了、丢了东西,谁来收拾?这些问题,技术宅们估计还在挠头。不过,成本这东西太狠了。激光雷达以前贵得像买辆车,现在千元级别就能搞定,Robotaxi的价格直接对标30万的家用车市场。这不就是摆明了要卷死传统出租车? 再扯远点,无人车这事不只是技术问题,还牵扯到城市怎么运转。像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出租车司机少说也有几万人,他们要是真批量下岗,社会得消化多少劳动力?反过来,无人车能省油、减排,还能24小时不带喘气地跑,对城市来说是个诱人的馅饼。可这馅饼里,藏着多少人的饭碗被抢的苦涩? 我还想到个有意思的点。无人车普及后,坐车会不会变成一种冷冰冰的体验?现在叫车,偶尔还能跟司机聊两句,吐槽下天气或者堵车。无人车来了,车里就你一个人,对着空气自言自语?还是说,车企会给车子装个嘴,让AI跟你唠嗑解闷?想想就觉得怪怪的。 这事让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科幻片,机器人满街跑,人类的工作被一点点挤占。现在这画面好像真要来了。无人车这波浪潮,到底是解放生产力,还是让人更迷茫?五年,十年,还是更久,出租车司机的活儿还能不能保住?你觉得呢?来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