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46年,一百多解放军为投诚的一千多土匪,举行欢迎仪式,却突然接到情报:“土匪

1946年,一百多解放军为投诚的一千多土匪,举行欢迎仪式,却突然接到情报:“土匪是诈降,要进行偷袭。”司令员叶长庚面不改色:仪式照常进行。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东北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战略要地。

反动派国民党通过封官许愿,将大量土匪收编为“东北挺进军”,仅仅是黑龙江地区就有数十股武装力量了,总人数更是超过10万。

这些土匪不仅占据险要地形,还配备了日军遗留或是反动派国民党支援的先进武器,成为了解放区的心腹大患。

当时叶长庚任黑龙江军区司令员,手中仅有3万兵力,且装备远远比不上土匪。

他深知硬拼绝非是上策,于是制定“分化瓦解、逐个击破”的战略:通过宣传政策招降部分土匪,再 集中兵力剿灭顽固势力。

叶长庚的这一策略很快见效,大部分地区的地土匪主动归顺。

然而1946年3月,一支2000余人的土匪队伍“白脸狼部”突然前来投诚,却让叶长庚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

这个“白脸狼”是当地臭名昭著的匪首,以狡诈狠辣著称。

他声称是因为“仰慕解放军”而率众归顺,但叶长庚从情报中得知,此人之前已经接受了反动派国民党“旅长”委任,并秘密获得美式装备。

更蹊跷的是,白脸狼仅挑选了1000名“符合条件”的土匪参加投诚仪式,其余人马则声称是“遣散回乡”。

不过我们的侦察兵发现,那些没有被收编的土匪其实并没有离开,而是潜伏在了村庄外围。

面对这一局面,叶长庚并没有立即揭穿,反而决定“将计就计”。

他下令照常举行欢迎宴席,并暗中调集精锐部队,在仪式现场及周边布下埋伏。

对此,当时部分战士不解:“明知道是诈降,为何还要冒险?”而叶长庚的回答简短却坚定:“敌人想演,我们便陪他们演到底。”

就这样,1946年3月敌人“投降”的这一天欢迎仪式如期举行,在宴席上白脸狼故作殷勤,频频向叶长庚敬酒。

酒过三巡后,匪首便借口“燥热”脱下外衣挂于墙上。

这一举动瞬间引起叶长庚警觉只见他大衣内侧赫然露出一把崭新的美式手枪,衣袋中还隐约可见折叠的密信。

与此同时,潜伏的侦察兵传来急报:村外土匪已经悄然集结,随时准备发动袭击。

叶长庚不动声色,继续与白脸狼周旋。

待时机成熟,叶长庚便突然摔杯为号,埋伏的战士迅速冲入会场,将白脸狼及他的亲信制服。

在搜查他的大衣时,果然发现了密信,内容竟然是反动派国民党指示他“假意投诚,里应外合歼灭解放军”的指令。

很快,我们的外围部队也迅速出击,将埋伏的土匪悉数缴械。一场蓄谋已久的偷袭,就此化为泡影。

这场没有流血的“鸿门宴”绝非偶然,而是得益于叶长庚对敌我态势精准判断的结果。

这一次战役后,叶长庚的威名震慑东北匪帮。

特别是在1949年,黑龙江军区累计剿匪3万余人,彻底扭转了当地局势,为东北解放战争奠定坚实基础。

可以说,叶长庚智破诈降事件不仅是军事谋略的胜利,更是解放战争初期复杂的政治较量。

当时反动派国民党将土匪视为“第二战场”,通过封官授衔将他们纳入反共体系,而解放军则是以剿匪争取民心,巩固根据地。

所以叶长庚坚持“首恶必办,胁从不问”,对投降土匪进行甄别整编,对顽固分子坚决打击,赢得群众支持。

从“空城计”到“鸿门宴”反制诈降,灵活战术成为了以弱胜强的关键。

1955年,叶长庚被授予少将军衔。他主导的剿匪经验,也为后续全国范围内的肃清匪患提供了典范。

这场1946年的“宴会”虽然已经远去,但叶长庚所展现的胆识和智慧,仍然在中国的军事史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