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八路军伏击日军车队,缴获一门奇怪的山炮,半个月后,日本少将突然来信:“那是天皇赏赐给我的,能否换回?”
1942年,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中国太行山区的八路军跟日军斗得你死我活。那年4月,八路军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得到情报:日军几十个军官要带着两百多人的护送队,去视察榆社、马牧一带的据点。这可是个好机会,八路军司令员刘昌毅当机立断,决定在白庄村附近设伏。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刘昌毅调了两个团加上县大队,兵力比日军多好几倍。战斗打响后,八路军靠着地形优势和灵活战术,把日军打得七零八落,最后成功消灭大部分敌人,还缴获了不少装备。其中最显眼的,就是一门山炮。这炮虽然有点损坏,但修修还能用,刘昌毅一看就觉得是个宝贝,立马决定带回去。
这门山炮可不是普通的武器。半个月后,武乡县的一个维持会长跑来八路军驻地,带来了一封信。写信的人是日本少将吉田一郎,他在信里语气挺急,说这门炮是日本天皇赏赐给他的,意义非凡,希望八路军能还回去,还说愿意拿东西来换。
这事听起来挺稀奇,天皇赏赐的东西怎么会落到八路军手里?原来,这门山炮对日军来说不只是武器,更是荣誉的象征。在日本军队里,天皇赏赐的东西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丢了这种东西,对吉田一郎来说不仅是丢脸,还会打击整个部队的士气。所以他才会这么着急,想方设法要拿回去。
刘昌毅接到信后,心里冷笑了一下。他可没打算轻易放手,反而想将计就计。他让维持会长带话回去,说可以还炮,但得吉田一郎亲自来取。其实这是个圈套,刘昌毅已经暗中调兵,想趁机再给日军来个狠的。
不过,吉田一郎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压根没上当,一周后也没露面。刘昌毅倒也不失望,反正这门炮已经到手了,他更关心这炮能干啥用。查了查来历后,他干脆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天皇炮”,打算让它在战场上发挥作用。
这门“天皇炮”修好后,还真没让八路军失望。因为它是日军自己的装备,八路军用起来也算得心应手。在后来的战斗中,这门炮多次派上用场,轰得日军据点抬不起头。每次开炮,八路军战士心里都挺痛快——用天皇赏赐的东西打日军,这感觉可比啥都解气。
对日军来说,这门炮被八路军拿去用,简直是雪上加霜。丢了天皇赏赐的装备本来就够丢人了,现在还被敌人拿来对付自己,士气能不低落吗?这也正是八路军想要的效果,打仗不光靠武器,还得打心理战。
全国解放后,这门“天皇炮”被收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成了那段烽火岁月的见证。它不只是个物件,更是个符号,提醒着大家当年八路军是怎么靠智慧和勇气,把日军的嚣张气焰一点点压下去的。
从这件事里,能看出日本天皇赏赐的东西对日军士气有多重要。吉田一郎丢了这门炮,急得写信求换,可见这东西在他们心里分量有多重。但对八路军来说,这不过是战场上的一个意外收获,真正让他们打赢的,还是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和灵活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