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人不能吃太饱!”5月13日,张家界,两名外国游客想体验挑夫角色,竟付钱给挑夫,

“人不能吃太饱!”5月13日,张家界,两名外国游客想体验挑夫角色,竟付钱给挑夫,并抬着挑夫上山,挑夫嘴咧得像花儿一样,不停的说“Very good!”网友:建议开发此类外国游客体验项目! 天门山999级台阶上出现魔幻一幕:金发碧眼的壮汉弓着腰,竹扁担在肩头压出深红印子,轿椅上咧嘴笑的挑夫老张正用手机直播,在抖音收获287万点赞时,张家界旅游管委会的会议室里,工作人员正紧急讨论是否要将"反向体验"纳入特色文旅项目。 主角孔翱荣的微信头像还留着天门洞的云雾,这位澳大利亚葡萄酒商2016年就在复旦啃过《资本论》。 当他带着两位首访中国的伙伴登上天门山时,没料到随手拍的体验视频会掀起文旅界的伦理激辩,景区监控显示,当天11:23分,三人在玉壶峰休息区与挑夫老张相遇,十五分钟后,老张的工装裤与孔翱荣的速干T恤完成互换。 "当时他以为我要逃单。"孔翱荣翻出手机里的翻译记录,三次强调"我们付费抬您"才消除误会,这位常跑中国港口的老外清楚行情——十分钟体验支付60元,相当于普通挑夫四单收入,1.9米的汤姆在前方踉跄迈步,老张攥着扶手连喊七次"慢些",直到在玻璃栈道观景台完成交接。 争议随着山风扩散,云南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在专栏指出,张家界现有427名注册挑夫,平均年龄51.6岁,日负重峰值达80公斤。 当62岁的老张在视频里翘着二郎腿说"歪瑞古德",知乎出现热帖《该不该禁止苦难消费》,持反对意见者搬出泰国大象营改造案例,支持派则晒出景德镇陶艺体验课报名表——两者都属劳动场景转化,日均收费相差20倍。 市场反应比舆论更诚实,事件发酵三天内,天门山挑夫工作站接到19单预约,最远排到端午节,挑夫老李的记账本显示,5月8日他陪上海游客"演戏"两小时,收入抵过三天抬轿。"现在要学三句英文:left、right、photo spot。"他指着手机里的速成教材,背后是挑夫们自发组建的"国际服务群"。 深层次变革在政策端显现,张家界文旅局5月16日发布《特色体验项目开发指引(求意见稿)》,拟将"角色互换"纳入标准化管理:限定体验时长不超过30分钟,配置安全员及承重监测设备,收益分配明确标注"60%归劳动者",文件特别强调"不得影响正常服务秩序",回应了网友对主客错位的担忧。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田丰指出,2024年入境游客的体验消费增长34%,其中73%集中在传统劳动场景再现,相比西安的兵马俑cosplay、景德镇的拉坯体验,张家界事件触碰了更敏感的神经——当生存性劳动变成娱乐项目,该如何平衡猎奇与尊重?他的团队正在制定《文旅体验伦理评估模型》,将劳动强度、历史创伤指数等纳入考量。 在虹桥机场的出发大厅,孔翱荣给记者展示手机相册:老张送的土家香囊挂在背包,三瓶柠檬水喝剩半瓶。"回墨尔本要给商会做分享,题目就叫《扁担两端》。"他计划九月带澳洲红酒商重访张家界,届时山道旁可能会立起多语种告示牌,用中英韩文写着"体验区由此向前"。 天门山索道依然每天运送着上万游客,轿椅吱呀声里藏着时代递进的密码。当老张们开始用翻译软件聊小费,当汤姆们学会用扁担丈量群山,或许正如文旅部最新报告所言:跨文化理解的密钥,往往藏在最朴素的劳动交换中。 源自潇湘晨报、封面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