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朝鲜战场,一新兵正擦大炮,突然瞅见,美军阵地有顶奇怪的帐篷,他咬牙跺脚,装上炮弹,冲着帐篷来了一发!只听“砰”,一声!瞬间地动山摇,他顿时目瞪口呆:“动静这么大?”
马良山附近,志愿军某部炮兵连的新兵张典文正蹲在掩体后头擦炮管子。
他刚满十八,膀大腰圆,擦起炮来像伺候祖宗似的仔细,擦着擦着,顺手抄起望远镜往对面山头的敌军阵地瞅,这习惯是跟老兵学的,说是能长见识。
望远镜里突然晃进顶怪模怪样的帐篷,就扎在美军阵地最靠前的位置。
不过,这帐篷可跟平时见的可不一样,帆布颜色发深,四周围着沙袋,时不时有美国兵猫着腰进出,手里还搬着木箱子。
他心里咯噔一下,想起前两天班长说的"看见不对劲的要留神",汗珠子顺着后脖颈往下淌。
那时候,炮阵地上就他一个人,其他战友都去领给养了,他把抹布往炮管上一搭,蹲在地上琢磨:这帐篷要是藏着弹药可咋整?
前些日子三连就是吃了暗亏,被美军迫击炮掀了阵地,他越想越心慌,手指头不自觉地摸上了炮弹箱。
他胆子也是真大,没等班长回来就自作主张填了发炮弹,炮口转动的吱呀声在山谷里听着特别刺耳,瞄准镜里那顶帐篷越放越大。
他脑门子上的汗啪嗒掉在炮架上,手指头一哆嗦按了发射钮。
炮弹带着尖啸声窜出去,眼瞅着在帐篷顶上炸开花,这一炸可了不得,地皮跟抽风似的抖了三抖,冲天的火苗子裹着黑烟直往天上窜,炸飞的铁皮片子打着旋儿削断半山腰的松树。
而他被后坐力震得一屁股坐地上,耳朵嗡嗡响,心说这下坏了,动静整得比过年放炮仗还大。
阵地上炸了锅,战友们撒丫子往炮位跑,指导员带着人冲过来的时候,他还瘫在地上发愣。
没等大伙儿问明白咋回事,侦察班就传回消息,那一炮端了美军囤炮弹的窝点,连带着炸了仨机枪工事。
师部电话跟着就打过来,说这意外收获打乱了美军进攻计划,要给开炮的记二等功。
连长脸黑得跟锅底似的,当着全连宣布:功要记,禁闭也得蹲。
他在禁闭室掰着指头数日子,越想越后怕,要是那炮弹偏个百八十米,指不定炸着自家兄弟,要是美军趁机反扑,这责任他十个脑袋也扛不住。
转过年来开春,马良山打成了拉锯战,他这回学乖了,老老实实当副炮手。有
回战斗打得急,主炮手装弹装得胳膊都抬不起来,他闷头冲上去接手,手指头让炮弹边儿刮得血糊糊的也不停手。
后来团长来视察,听说他一分钟装四十五发炮弹,当场拍板给他提了副班长。
仗打完回国他在庆功会上讲起当年那一炮,他说当时就跟鬼迷心窍似的,现在想想肠子都悔青。
后来当上连长带新兵,每回训练他都拿这事当反面教材:"打仗不是比谁胆肥,得讲纪律!"
信息来源:岳阳发布——岳阳记忆 | 记“抗美援朝”战斗英雄张典文
评论列表